首页 > 国企之窗 > 企业人才

高和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介绍

  根据《关于实施2012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北京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建立了高和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技能大师高和平在解决技术技能难题、组织重大技术技能革新、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带徒传技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将高技能人才技术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应用推广。
  一、逐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一是逐步健全制度。工作室先后制订了《高和平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制度(试行)》、《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技能人才选拔使用办法》、《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技能人才激励制度(修订)》和《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师带徒”管理制度(试行)》等6项制度,基本涵盖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等各个环节,为工作室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严格保证培训经费。严格执行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教育经费的规定,指派专人管理教育培训经费,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并将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养。为高和平工作室技术工人培训经费的审批提供绿色通道,在使用上具有优先权,2013年工作室技术工人的培训教育经费已经达到总经费的85%。
  三是高度重视人才激励。实行工资待遇向技能人才倾斜的政策,注重人才薪金收入,保证高技能人才地位优势。保障高技能人才享受职称津贴待遇,并将技术等级与相应职称津贴挂钩。落实首席技能工资津贴,并确保其待遇与研发主管待遇同等。对加入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单独设立工作室成员职称津贴。
  二、科学制定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一是要实现双方向培养。工作室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工人,同样针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更高学历的人才,要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工作把高学历的技术骨干培养成有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把技术工人培养成有理论积累的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是要实现双方向提升。一方面要通过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高和平同志自身水平,做专业领域的常青藤,主持和研发更多的项目,为企业技术研发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通过对技能人才的日常工作指导、定期培训讲座、实战演练等方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实现传承创新,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三是要实现技术的传承。要通过“名师带高徒”等活动,鼓励青年技能人才向高和平同志学习,通过选拔具有高技能人才潜质的技术工人,接受高和平同志的亲自指导,力求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将高和平同志的精湛技艺传承好,也将工作室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传承好。“名师带高徒”活动有效促进了技能人才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注重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培养
  一是注重人才选拔的年轻化、知识化。按照双方向培养的思路,在人才配置上优先为工作室相关岗位配备专业对口的高素质、高潜力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工作室共引进2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2名大专生,2013年计划扩招引进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10人,逐步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向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转变。
  二是注重培训的定制化和精细化。对每名接受培养的技术人才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专人负责安排培训和考试。包括电子仪器仪表装调培训、电工基础培训、产品技术培训、机电维修、售后技术服务培训等。2012年重点培养8名技能人才,其中,4人侧重熟练掌握热电堆的全流程制作工艺,另外4人侧重掌握激光功率测试仪器传感器组件的生产调试工艺。
  三是注重人才教育的继续性和和拓展性。与北京市仪器仪表技工学校合作,全面推行工作室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光电所技术人才全部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入所技术工人当年必须通过培训取证,实现了技术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此外,今年共输送9人参加电子仪器仪表装调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其中,高级3人,中级6人,已全部通过考试,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