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2024年,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国企建设,不断提升依法监管和依法治企能力。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依法监管质效
1.法治思维进一步深化。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依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通过会前学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专题学习、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制定印发《市国资委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持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常态化。
2.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是权责清单持续优化。对标国务院国资委权责清单,结合北京市国资监管实际,修订完善权责清单,进一步完善权责事项,厘清权责边界,明晰履职程序,注重履职衔接。二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统筹推进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积极参与立法工作。对《企业国有资产法》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参加相关立法工作专题研究,围绕国资监管重点难点问题研提修法意见建议。
3.监管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是深化分类监管。全力推动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金融企业监管,探索与文化企业特点相结合、符合文化企业实际的监管模式。二是落实改革任务。全面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体制机制建设,落实重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年度改革目标任务。三是构建数智化监管体系。委企协同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在线管控平台建设全覆盖。
(二)坚持依法行权,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1.全面依法依规行权履职。强化依法决策,将上会议题、规范性文件、信息公开以及机关合同签订全面纳入合法合规性审核;落实公平竞争审查要求,将审核流程嵌入文件审核、制发流程。组建法律咨询委员会,为国资监管重要政策出台、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重大法律问题等提供专业支持。强化公职律师管理,培养严守底线、规范履职、勤勉专业的法律人才队伍。
2.高质高效做好应诉工作。合法合规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均按期、规范提交答辩意见及证据材料,有效落实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要求。
3.自觉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按时按质办理“两会”建议提案,高质高效办理接诉即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国企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通知》,推动国有企业通过法治化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信访工作效率质量。
4.优化提升完善政务公开。对照市国资委主动公开清单,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畅通申请公开办理渠道,政府互动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主动公开、转载、更新政务信息1901条,其中累计发布国资动态、通知公告、业务工作等信息243条;办理依申请公开66件。
(三)统筹推进法治国企建设,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1.法律风险防控主动性更强。推动落实《市管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制发2023年度市管企业法律纠纷案件情况通报白皮书,编纂市管企业典型案例汇编,推动市管企业举一反三、查摆漏洞,夯实基础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2.法治建设考核靶向性更强。开展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工作要求,提升法治建设实效。分类修订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3.法治人才建设针对性更强。组织开展市管企业总法律顾问年度述职评议,督促总法律顾问立足职责定位,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推动总法律顾问制度向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子企业延伸。举办2024年市管企业高级法律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培训班,着力提升法律管理人员能力水平。
4.合规体系建设覆盖面更广。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合规,推动合规管理向子企业延伸。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展年度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评估,以评促建推动市管企业聚焦主营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细化落实管控措施。
5.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更强。印发《2024年市国资委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市管企业开展“宪法宣传周”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文化氛围。组织“京企云帆”法治讲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首都建设报》持续加大法治国企工作宣传力度。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积极践行依法履职尽责
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相关要求,切实履行依法行政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一是提升法治意识,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进一步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依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二是培养法治思维,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积极传播者。组织会前学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专题学法,主持编制市国资委领导干部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应知应会清单,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自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三是强化法治建设部署,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模范实践者。作摆在事关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坚持系统谋划、体系推进。持续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切实提升依法监管质效
一是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程序,严格制度落实,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决策内容依法合规。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二是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机制。牵头研究制定监管制度,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创新监管方式、研究改革难题。主持修订市国资委权责清单,夯实监管履职基础。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金融、文化企业监管,探索与企业特点相结合、符合企业实际的分类监管模式。三是着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细化分解任务目标,定期调度重点改革任务进度,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四是持续强化协同监督合力。不断深化监督协同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动态抽查全覆盖,扎实做好市委巡视市国资委和企业反馈问题整改,深化巡视巡察、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一体化贯通,构建监督工作闭环。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有待持续健全完善,在理顺协同监管机制、深化分类监管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二是对标体系化、专业化、法治化、高效化的监管要求仍有差距,对国资监管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监管制度体系的计划性、首创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力量仍显不足,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坚持思想引领,切实发挥法治支撑保障作用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任务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的自觉性、坚定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国资实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围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总目标,深入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狠抓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持续推进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梳理明晰监管权责边界。持续深化分类监管,强化部门间工作协同、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密切跟进相关立法进展,及时修订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制度落实,保障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强化依法行权履职,将履职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三)坚持系统施策,统筹推动法治国企提档升级
以防范化解重大法律风险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法治保障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措施为保障,进一步提升法治国企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推动企业有效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合规管理问效和重大法律风险防范化解,持续深化总法律顾问制度,统筹推进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以高水平法治建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服务大局,着力提升法治宣传工作实效
充分发挥“京企云帆”等普法教育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普法宣传载体,丰富普法宣传形式,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普法宣传专题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学、知、用、考”工作机制,通过会前学法、法治讲堂、网络教育、法治实践等方式,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