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国资动态 > 北京市国资动态

提前一个月完成!市国资委系统帮扶全市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消薄”任务

640.png

  “我们村集体原来没什么收入,自从北京国企结对帮扶以来,连续两年了每年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都达到30多万元。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干劲更足了……”

  年终岁末,“北控共享农场”每年20多万元的订单式直采收入让密云区冯家峪镇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启刚心里托了底,即将由北控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旅游接待中心更让他对村集体未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了期待。

  2021年7月,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市国资委系统承担了对全市7个远郊区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消薄”任务。“消薄”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助力所帮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接到任务后,市国资委立即召开动员部署会,对助力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市管企业也与结对帮扶薄弱村进行了紧密联系对接,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出了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方案和年度帮扶计划。帮扶工作中,各市管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集体经济薄弱村资源禀赋,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农业休闲园,产业升级,发展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消费帮扶、基础设施提升、党建帮扶等多种形式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

  临近年底,市管企业结对帮扶工作传来好消息,截至11月底,市管企业所帮扶的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消薄”任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消薄”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实施产业项目85个,投入资金2151万元……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次彰显北京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  注入源头活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市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印发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指导企业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建设具有长效机制的帮扶项目,并将帮扶成效纳入党建和经营业绩考核,与领导班子薪酬相挂钩,促进真抓实干。建立市国资委与农业农村局、市管企业与区委区政府、帮扶主体与集体经济薄弱村三级联络对接机制,深化区企合作、村企联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红色堡垒”作用。7个帮扶区临时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第一书记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互通资源、共商难题、抱团提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各市管企业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也主动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纷纷带队深入集体经济薄弱村调研指导工作,与村两委研讨交流,深入田间地头问计于民,探讨助力集体经济增收的“真经”。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各企业党委还选派118名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各驻村第一书记在源源不断引入企业优势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村里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首发集团不仅划拨20万元专项党费用于对口帮扶单位党组织和“第一书记”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还组织集团各相关单位党支部通过支部共建、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共建交流10多次,进一步丰富了党建引领帮扶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公交集团驻门头沟区斋堂镇法城村第一书记宋维波不等不靠为村委会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172万元,用于法城村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法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维广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宋书记驻村后积极为村里争取政策支持发展产业,使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6、7万元增长到了30多万元,村里能提前‘消薄’,多亏有了他。”  

640 (1).png  

产业发展  稳固增收基础

  村集体经济要实现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根本。帮扶工作中,各市管企业结合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自然禀赋和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着眼长远,多措并举助力集体薄弱村增收。目前,这些举措都收到良好效果,有的已经形成效益,有的正在形成。

  闲置民宅盘活,“沉睡”资源变身资本。大量民宅闲置,已经成为当下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使其成为一个个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帮扶过程中,不少市管企业把盘活闲置民宅作为助力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闲置民宅流转工作中,企业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大家解除顾虑,放心参与。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优先招聘当地村民,带动群众增加收入。首创集团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向阳村利用当地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少数民族特色,打造休闲民宿群项目,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回收了13处村民闲置房屋,并将改造升级,用于旅游接待。目前已有3处于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北投集团对门头沟区雁翅镇松树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并吸引社会资本对闲置民宿进行开发建设成为特色民宿,争取形成具有松树村特色的网红打卡地。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2024年6月营业。

  光伏产业赋能,“阳光银行”稳定增收。光伏发电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时间长的特点,是助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帮扶工作开始后,北京电控、祥龙公司、城建集团、一轻控股、首开集团、北京国管等企业克服了距离偏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快速推进,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方案制定和项目建设,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为村集体每年创造超过10万元的固定收益,且持续20年以上。光伏发电成为市国资委系统第一批在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成落地的产业项目,在全市“消薄”行动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评价。祥龙公司在密云区大城子北沟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00多万度,增加村集体收入120多万元,其中给村集体带来收益48万元,给安装光伏发电村民户带来收益72万元。不少村民高兴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每天晒着太阳,躺着赚钱,屋顶光伏电站不仅每年为我们家省下了两三千元的电费,还通过上网卖电带来几千元的固定收入,真是把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640 (2).png

  特色产业“造血”,产品价值持续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普遍特点是山地多、土地面积少。市管企业在帮扶过程中把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收益作为拓宽村集体收益的着力点。首发集团在对密云区大城子镇庄户峪村帮扶工作中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指导,拓展产业发展思路。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他们对村集体自有的老梨窖进行施工改造,用于开展平菇种植,第一批试点种植 4700根菌棒,预计产量约 1.5 万斤、产值约 12 万元。第二批种植8000棒平菇菌棒,增加种植榆黄菇、黄金针菇两个品种。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带来17万元的收入。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助力门头沟区王平镇胜利村发展特色高山有机芦笋特色种植,推广种植两年成熟期的高山芦笋12亩,后期还可进行鲜芦笋深加工扩大和延伸产业链。预计2024年可形成产出,年收益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首旅集团所属北京野生动物园在对平谷区金海湖镇上堡子村帮扶过程中,充分发掘自身业务优势,帮扶村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与村里建立“指导养殖,统购统销”的帮扶机制,签订《玉米采购协议》和《活鸡活兔养殖收购协议》,定向指导村集体开展玉米种植,生产的玉米用于饲养活鸡、活兔等活体动物,这些动物收购后供动物园老虎、豹子等肉食类动物食用。此项举措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  

640.jpg

消费帮扶  搭建共富平台

  消费帮扶是帮助农村人口增收致富、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消费帮扶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民餐桌。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国资委号召各市管企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赈的方式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首开集团所属首华物业公司在社区举办“首华甄选·产地直销进社区”活动将来自北京郊区田间的新鲜蔬菜等农产品直接送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让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地购买到既新鲜、优质又实惠的农产品。首发集团通过首发路客便利店、集团分子公司职工饭堂、“一亩田”等渠道销售集体经济薄弱村农产品。所属首发工贸公司推出“首发路客”板栗、核桃油产品、庄户峪荆花蜜、干木耳礼盒等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在部分高速服务区搭建大城子镇农产品展销专柜多渠道推广薄弱村农产品。北辰集团所属会议中心、酒店、物业等场所采购密云村大城子镇大栅子村、银河沟村、许营村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7200斤玉米和30000斤沙地红薯,共计增加村集体收入32.5万元;北汽集团采买大城子镇梯子峪村核桃、板栗等农产品2590箱作为中秋、国庆慰问品发放给广大员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

  2024年,市国资委将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完成示范村建设任务为突破口,以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消费增收为抓手,持续做好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引导市管企业积极参与“百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圆满完成本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任务,高质量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为本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北京国企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