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管企业整体收入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市国资委召开系统202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调度暨国企改革推进会
今天上午,北京市国资委召开系统202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调度暨国企改革推进会。上半年全系统经济效益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圆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市国资委领导出席并讲话。市国资委一级巡视员孟韬通报了系统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情况。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晋秋红主持会议。
市国资委一级巡视员孟韬通报系统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抓住生产需求持续恢复的有利时机,推动国有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强劲、接续向好。上半年,国企营业总收入9494.8亿元,利润总额702.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30%、120%,两年平均增长分别达到9.4%、15%。全年市管企业计划投资997.5亿元,占全市年度计划的36%,上半年完成投资额583.4亿元,完成率达58.5%;25家市管企业承担或参与市级重点建设任务176项,占全市“三个100”重点工程的46%,上半年,开工136项,开工率达77.3%,完成“时间过半投资开工过半”的目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上半年经济发展中,市管企业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北京电控加快培育以芯和屏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金隅集团加大新型建材产品创新力度,首钢集团、首创集团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首批REITs试点项目成功登陆沪深交易所。城建集团、建工集团、国资公司、祥龙集团、环卫集团、首农食品集团、首旅集团、公交集团、地铁公司等企业出色完成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大服务保障任务;北控集团、北投集团圆满完成冬奥村的交付使用,为顺利完成“两件大事”做出突出贡献。
会议指出,上半年,各市管企业聚焦重点、勇挑重担,全面提质增效,初步走出了疫情影响困局,总体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整体延续复苏态势增速加快,多数行业效益明显提高,趋势向好,经营质量效率稳步提升。
肯定成绩的同时,市国资委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和市管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会议要求,下半年,各市管企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重点,围绕“抓机遇、促改革、强管理、重创新、防风险”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要抓好机遇,用好机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抓住环境机遇。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功能作用,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两区”建设开展工作。要抓住政策机遇。利用当前的货币宽松政策,更多争取低成本的融资,置换高成本负债,努力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REITs在创新企业投融资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方面的重大意义,加大REITs试点推进力度。要抓住施工黄金期,加快重大项目落地。承担全市重点任务的市管企业要确保项目早开工、提速度、保进度、促落地;建立全要素配套、全过程跟踪、专班统筹并联推进的良性运行机制,结合“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及时反馈存在的困难,多方共同努力解决制约项目进展的难点问题;冬奥工程要建立台账、紧抓整改,确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
二是要扭住关键,攻坚克难,推动国企改革提速加力。要按照《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今年底完成70%以上改革任务,明年6月底基本完成全部改革任务。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持续推动党建工作要求入章,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向二三级国有独资、全资和绝对控股企业延伸,积极推进子企业董事会建设,配齐配强外部董事,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要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要加大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力度,坚持“一企一策、一人一岗”分类科学设定内容,严格考核,刚性兑现;要深化劳动用工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劳动用工机制,健全员工绩效考核和退出机制,实现员工能进能出;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建立健全与劳动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合理增长机制,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统筹规范福利保障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要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统筹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符合企业产业实际需求的数字经济,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构建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三是要全面对标,瘦身健体,夯实基础管理水平。要全方位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聚焦战略、组织、运营、财务、风险、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信息化八大领域和科技前沿,善于走出去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开展对标管理。要瘦身健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境外连续亏损企业治理,加快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收尾工作,统筹帮助企业减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要扎实开展“三降一减一提升”,降成本,推进集中采购制,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降杠杆,促进高负债企业资产负债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降“两金”,低效无效存货和长账龄应收账款逐步下降;减亏损,做好清退时间表,做到应退尽退,促进亏损企业实现扭亏脱困。
四是要政策引领,正向激励,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充分利用创新激励政策,结合市国资委即将出台的《关于市管企业规范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科技型企业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大胆充分地激励,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大研发投入。要加强协同创新、落地承接,深化市管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研合作,积极搭建对接桥梁,优化科技转化条件,推动在市管企业落地承接,并将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要在新任期增强创新投入机制考核,引导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并将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等纳入企业负责人2021-2023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实现市管企业全覆盖。
五是要底线思维,保持定力,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应对。要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始终保持警惕之心,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防控,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口罩常戴,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成果。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扎实做好今夏防汛工作,狠抓防汛措施落实,遇有较强降雨要及时启动响应,提前布控应急力量,加强巡查检查,及时果断处置突发情况,确保平稳安全度汛。要防范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制定合理采购周期,控制采购成本,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供销配,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要坚持开放合作,抱团共赢发展,坚持强强联合,大力加强同中央企业、地方国企、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市场,推动市管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