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国资数据 > 其他

市国资委2021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强化“四个服务”应尽之责,紧扣“五子”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国有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快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全系统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化‘双百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35项日常履职考核清单任务和效能管理事项。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服务大局

  一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本年度承担1项总书记指示批示落实任务,为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领导指示及我委部署,指导企业编制“十四五”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规划及分年度计划。明确25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年度重点任务,本年度任务全部完成。督促市管企业协助首都机场集团、北钞集团等在京央企完成“三供一业”移交接收协议签订,完成招商局集团、保利集团等6家在京央企“服务包”诉求事项,在京央企“三供一业”移交接收工作基本完成。

  二是扎实完成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按照市委对中央巡视反馈整改落实工作统一部署,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巡视整改政治责任,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市国资委负责整改的9项任务全部如期完成。

  三是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抓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督导党员干部落实防控措施,机关疫情防控形势良好,未发生聚集性疫情。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推进境外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与首都常态化疫情防控并重,建立境外疫情动态情况周报制度,确保防控工作到位。压实压细市管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各企业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摸排台账,建立7×24小时值守制度,对市管企业商务楼宇进行“四不两直”疫情防控检查,确保复工复产场所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全力推动国资系统疫苗接种工作。

  (二)强化责任担当,聚焦重点忠诚履职开创新局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市、区、企业三级分工方案,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完成90%以上改革任务,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年度考核目标。指导北方华创等5户“双百企业”完成21项年度改革任务,指导督促燕东微电子等2户“科改示范企业”完成9项年度改革任务,治理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动能有效激发。有效发挥董事会决策作用,督促指导市管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超七成市管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开展董事会任期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切实提升董事会行权履职能力。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与北京市政府深化合作战略协议,与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混改项目推介会,实施混改项目100余项,引入外部资本420亿元。分层分类稳妥推进混改,出台《关于推动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建工修复、城建京城佳业、菜百股份首发上市。出台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制度,稳步推动总审计师试点工作。制定规范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10家市属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召开全系统国资监管数字化转型推进会,协同建设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平台和企业在线管控平台,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全覆盖。

  二是提质增效深度发力。深入开展“三降一减一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跟踪督导、考核问效,强化重点指标刚性约束;市管企业层层落实责任,多措并举提升质量效益。截至12月末,市管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4.9%,降至近十年最好水平,优于全国国企平均水平,“两金”占比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每百元营收支付成本费用同比降低1.5元;2020-2021年实现减亏639户。合力推动公共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研究推进,公共服务企业工资总额原则上只降不升,公交集团、地铁公司、自来水集团等企业压减成本取得初步成效。出台市管企业合规管理指引,强化法律纠纷管理。配合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督促指导京能集团积极推进京西“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四个一批”原则,加快盘活企业低效用地和闲置资源,市管企业完成四达大厦、新大都等6栋低效楼宇改造。

  三是加快创新激发动力。对标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任务要求,出台市管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基础材料等领域加快创新发展。举办“共聚创新 智领未来”央企·京企应用场景发布会,联合央企共同发布106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溢出效应高的应用场景,涉及产业转型、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北京移动、首信公司、京东科技等科技型企业推介百项技术解决方案,落实“揭榜挂帅”机制,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深化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举办全系统“十三五”创新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38个获得国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或解决了行业“卡脖子”技术、能够市场化推广应用的重大创新成果,充分展示国企创新发展成就。城建集团、建工集团、京城机电、京能集团、京投公司、北京建院等6家企业创新技术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动北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场景验证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完成2500例场景库建设并建立测评体系框架。稳步推进首钢园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应用项目实施,建成近10公里配备V2X车路协同设备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展无人零售、无人派送等关键场景业务示范。

  四是布局优化精准得力。出台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了“三四六”总体发展思路,推动市管企业编制完成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优化调整市管企业主业,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展。稳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利用城乡集团上市公司平台推动外企人力资源公司重组上市。建立“十四五”时期市管企业高精尖产业重点项目库,涉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多个重点项目。印发《市管企业压缩层级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积极压缩企业层级,着力构建瘦身健体长效机制。加大企业疏解退出工作力度,全年处置“僵尸企业”212户、出清“两非”“两资”企业240户。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着力培养造就、吸引凝聚、用好用活各类优秀人才,全力保障“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

  五是服务首都保障有力。聚焦国家和首都重点任务,主动担当,精准服务,积极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全年共承担全市重点建设任务176项,占全市年度投资计划的36%,完成投资1280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904亿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高质量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全力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完成环境提升、景观布置、物资供应、会场服务、交通保障等300多项任务;高水平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召开,28家市管企业承担了5大板块194项建设服务保障任务,国家速滑馆、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等重点工程竣工投用,各项服务保障全部到位就位。高标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5家市管企业率先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北投集团、保障房中心总部大楼开工、首旅总部迁入办公;副中心投资基金拉动社会资本超260亿元,北京环球影城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开园运营,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巴威曹妃甸高端制造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新机场北线东西延工程具备通车条件,永定河865公里河道自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17家市管企业围绕城市运营、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高起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在地铁站点布设130处便民服务设施;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选派118名第一书记定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占全市1/5;在对口帮扶省区新增产业投资63亿元,吸纳当地就业3600多人,消费帮扶金额达14亿元,市国资委消费帮扶经验入选2021年全国典型案例。统筹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全系统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42万干部职工参与“桶前值守”。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坚决杜绝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六是国企党建凝心聚力。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不断加强国企党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市管企业全部建立完善“第一议题”制度、跟进督办制度和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全部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各级党委开展党史学习8247次。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国率先出台国企党支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指引,研究制定加强混改企业党建暂行办法,探索不同类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路径。召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大会、警示教育大会,全覆盖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和党建述职,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

  (三)树立法治思维,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谋划全局

  制定出台《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1年版)》(京国资发〔2021〕14号),积极推动我委依法行权履职,促进激发企业活力与履行好国有资本监管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企业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工作,制定并发布2020年市管企业法律纠纷案件通报白皮书,组织召开案件通报会,层层压紧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制定印发《关于在市国资委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全年开展会前学法6次,举办4期京企云帆法治讲堂,邀请业界专家就合规管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诉讼实务、依宪治国等领域开展法务业务培训。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维护委机关合法权益及良好形象。

  (四)注重效能管理,扎实加强自身建设展现格局

  一是持续优化政务效能。深化“接诉即办”,由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召集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召开“接诉即办”工作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任务推进会,强化责任落实;继续深化“1+3+1”常态化督导机制,每月召开“接诉即办”月度调度点评会,督促各企业不断完善快速响应、快速派单、快速办理、共商共治机制,提升“接诉即办”工作水平。2021年,委机关“接诉即办”“三率”成绩均为100分,国企月均综合成绩在90分以上,始终保持全市前列水平。依法依规开展政务公开。严格做好国资监管领域主动公开工作,全年通过市国资委官网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128条,网站浏览5545.18万次,同比上升25%。动态调整和及时更新市国资委主动公开全清单,并按照清单内容标准和公开时限全面完整公开信息。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编制新要求,强化执行公开。规范依申请公开,全年共办理答复依申请公开112件。通过市国资委网站、首都建设报、国资京京等多种渠道对政策文件进行宣传解读,不断提高解读时效性和影响力。落实主要负责人“第一解读人”职责,主要负责同志对《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关于市管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及市国资委系统“十三五”创新成果情况进行解读。深化发挥主任信箱作用,加快和规范网民留言办理处置,全年收到主任信箱信件187件,网民留言271条,全部按时予以回复,政民互动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扎实提升管理效能。加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任务编制有目标、任务执行有监控、任务完成有标准、评价结果要运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机制。科学开展任务编制,坚持“四个全部”原则,紧紧围绕我委所承担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市级重大专项工作、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举措和我委工作实际,统筹开展年度绩效任务编制工作,经“三上三下”沟通完善,最终确定年度任务。强化全程督查督办,坚持“月督月查季反馈”机制,定期开展走访核验,强化过程管理;每月梳理分析任务进展,针对进展滞后或完成存在困难事项,列入重点督查台账,定期提醒督办,及时报分管负责同志通报调度,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扎实开展上年度绩效考评反馈事项整改,对考评结果及时予以通报,针对存在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并全部落实到位。

  三是着力提高财政效益。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落实落细资金支出计划,将预算资金支出时间细化至季度,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强化统筹调度,按月统计部门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定期报分管领导调度,加大督促执行力度;强化预算执行与下年度预算编制的挂钩衔接,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结果应用。截至12月31日,预算执行率达到97.49%。

  四是认真做好绩效审计。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项目经费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政府采购项目范围、采购程序和财经纪律的要求;调整完善我委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强化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全年所支出“三公”经费均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审批、报销流程规范,无违规支出情况。积极接受审计检查,配合市审计局开展2020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审计检查,配合市纪委开展外包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专项检查。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一年来,市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国资国企监管、改革和发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市管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力度还需加大,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过散,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运用市场化方式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创新实践,对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还不够到位;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还需完善,企业的风控体系建设还应深入完善;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还需持续发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上还没做到一贯到底。

  下一步,市国资委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落好“五子”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和实施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为重点,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稳增长、防风险工作,夯实企业发展根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产运营质量。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持续深化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15条措施,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攻关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全面完成“三降一减一提升”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压缩企业层级,提升发展效能。

  二是坚持担当作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为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贡献国企力量。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助力实现多领域对接协作、互利共赢新局面。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推进老旧厂房改造升级,全力以赴保就业稳就业,助力帮扶地区打造产业项目,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继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三是坚持狠抓成效,推动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紧盯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打造国企改革的“北京经验”“北京样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支撑作用,开展专业化和市场化重组,提高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市场化资本运作,支持全市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试点经验和探索性做法,不断将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是坚持聚焦精准,持续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外部董事、派出总会计师、企业总法律顾问的出资人监督前哨作用,形成企业内部科学规范的决策体系、安全有效的财务体系、合规运营的法律机制。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严控非主业投资。签订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持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修订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落实国有企业基金业务监管制度,开展品牌、土地等方面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全力打造国资监督协同平台,完善优化“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推动市级国有资产的基础监管制度规范和统一,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有力整合。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将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主线,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落实成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深入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持续贯彻国企基层组织条例等制度,认真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市管企业党委一届任期内对二级单位党组织巡察全覆盖。认真贯彻蔡奇书记在全市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持续纠治“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附件:

市国资委2021年度日常履职考核事项完成情况自查表
考评维度自查内容落实情况
全面依法
履职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领导指示及我委部署,指导企业编制“十四五”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规划及分年度计划。明确25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年度重点任务,本年度任务全部完成。督促市管企业协助首都机场集团、北钞集团等在京央企完成“三供一业”移交接收协议签订,完成招商局集团、保利集团等6家在京央企“服务包”诉求事项,在京央企“三供一业”移交接收工作基本完成。
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抓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督导党员干部落实防控措施,机关疫情防控形势良好,未发生聚集性疫情。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推进境外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与首都常态化疫情防控并重,建立境外疫情动态情况周报制度,确保防控工作到位。压实压细市管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各企业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摸排台账,建立7×24小时值守制度,对市管企业商务楼宇进行“四不两直”疫情防控检查,确保复工复产场所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全力推动国资系统疫苗接种工作。
出台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督促市管企业结合实际,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加快制定本企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计划,健全督查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推进不落空。1.研究制定《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2.统筹推进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制定市、区、企业三级分工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建立“月度通报、季度调度、半年评估、年底总结、不定期督导”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任务“一竿子扎到底”。
3.44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90%以上,超额完成三年行动年度考核目标。
持续深化“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综合改革。指导五家“双百企业”制定2021-2022年综合改革方案,督促两家“科改示范企业”落实年度改革任务,深化北方华创、燕东微电子等企业市场化改革。指导北方华创等5户“双百企业”完成21项年度改革任务,指导督促燕东微电子等2户“科改示范企业”完成9项年度改革任务,治理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动能有效激发。
配合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配合制定京西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北京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督促指导京能集团积极推进京西“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有关工作,目前北京京西生态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已组建完成,积极推进落实“一线四矿”概念规划方案征集、产业导入等工作。
科学编制并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督促市管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做精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一级企业战略性重组,以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为平台,加快产业链资源整合和结构性重组。1.按照全市国资“十四五”规划工作部署,完成市管企业“十四五”时期主业优化调整。
2.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21年9月发布《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积极指导市管企业编制好自身规划。
3.稳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利用城乡集团上市公司平台推动外企人力资源公司重组上市。
扎实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各项筹办任务,高水平运营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同步谋划二期建设。1.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为抓手,积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月度监测、季度督导、警示约谈、现场检查等方式,严格落实考核工作,确保工程形象进度、投资进度“双落地”。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环球影城、国家体育场改造、首钢滑雪大跳台等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
2.2021年,京投公司、首发集团、北控集团等25家市管企业共承担重点建设任务176项,占全市年度投资计划的36%,完成投资1280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904亿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北京环球影城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开园运营,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在地铁站点布设130处便利店、书屋等便民服务设施。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铁公司在地铁站点布设便利店、书屋、药店等便民服务设施,向地铁公司出具支持性文件,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能力与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我委相关工作已完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产业、就业、消费等帮扶措施,助力乡村振兴。1.累计在对口帮扶省区开展各类产业协作和支援帮扶项目207个,累计投入资金1207亿元,吸纳当地就业30361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2人,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13747人,设立公益岗位带动脱贫人口3094人。
2.指导市管企业落实“四个不摘”,目前消费帮扶达14亿元,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在公益帮扶方面,捐赠1100多万元。完成本市118个集体薄弱村帮扶任务,目前已有5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京津合作示范区等区域平台建设,推动市管企业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稳妥有序推动符合副中心定位的市管企业搬迁城市副中心,配合开展台湖演艺小镇控规编制。1.加快推进5家市属企业迁入城市副中心。围绕公共服务、产业、交通等领域,引导推动市管企业向北三县延伸布局,组织动员多家企业参加“北京·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推动清河地区东西区融合发展,指导首创集团稳步开展京津合作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加快北京巴威曹妃甸高端制造业基地、京车造车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支持市管企业参与雄安新区建设,17家市管企业围绕城市运营、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
2.积极配合台湖演艺小镇专班、副中心管委会发改局等单位开展台湖演艺小镇建设有关工作,指导京城机电、北投集团推进京城重工升级改造工作。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场景验证建设项目落地实施,通过采用环境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V2X通信等技术,打造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场景验证平台,为北汽集团即将量产车辆及冬奥项目中车辆提供智能网联场景验证。完成2500例场景库建设,完成与其他车企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标工作,初步搭建完善测评体系框架。
推动首钢园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应用项目落地实施,通过采用无人接驳、列队驾驶、5G-V2X等技术,推进建设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环境建设,构建园区智慧出行生态,推动无人驾驶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多模式应用场景过渡。与11家自动驾驶车项目企业达成应用合作,9种无人车入园开展测试运行,累计测试里程达15万公里。建成近10公里部署了V2X车路协同设备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完成大跳台停车场自动驾驶专用充电桩的配套建设,并启动智能公交站台和智慧交通云控平台等场景的设计实施,6种车型交付首钢园服务公司,准备投入园区正式运营服务。
推动地铁非暴露空间智慧化管理项目落地实施,通过采用车路协同、全息感知及5G通信等技术,构建“三网一平台”智慧地铁时空体系,为乘客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人性化和全过程的出行服务。项目已完成首都机场线空间数字化地图、车站高精度定位基站的建设与部署,完成平台软件研发。
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市管企业加强与中关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在城市出行、科技冬奥、智能工厂等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新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落实攻坚任务,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1.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对2018年-2020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研发投入、创新产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清算核定,严格落实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政策。
2.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9个项目入选全市第三批拟发布项目清单,加快推动4个第二批入选项目落地见效。举办“共聚创新 智领未来”央企·京企应用场景发布会,会同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组织中央企业和市管企业集中发布106个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溢出效应高的场景项目,并邀请部分行业先进科技企业发布一批技术解决方案,加强供需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移转化。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深入推进三年行动,联合市应急局召开全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现场推进会、举办市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狠抓重大活动重点领域安全保障,深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排查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督导检查,18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完成领导干部会前学法6次;举办“京企云帆法治讲堂”网络培训4期;主要负责人主持制定出台《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1年版)》;主要负责人以会前学法形式就《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进行专题授课。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2021年我委未收到司法建议,发生行政诉讼案件2件,无行政败诉案件。
全面提升
效能
政务
效能
政务公开严格做好国资监管领域主动公开工作,全年通过市国资委官网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128条,网站浏览5545.18万次,同比上升25%。动态调整和及时更新市国资委主动公开全清单,并按照清单内容标准和公开时限全面完整公开信息。规范依申请公开,全年共办理依申请公开112件。落实主要负责人“第一解读人”职责,多形式解读、多渠道发布有关疫情防控、国企改革举措,灵活使用一图读懂等形式开展解读;“国资京京”微信公众号全年共发布257期、文章2020篇,阅读总量150万。全年共收到并办理公众来信留言271条,主任信箱留言187条。
接诉即办今年以来,我委机关“接诉即办”工作参与月度考核6次,“三率”成绩均为100%,综合成绩100分。
管理
效能
制度建设1.已建立本单位绩效管理制度;
2.已建立绩效任务台账管理、分析研判、问题调度、督促整改等工作机制。
清单管理1.按照市政府办公厅绩效管理工作要求,按照“四个全部”,编制我委日常履职工作清单;
2.每月梳理任务落实进展情况,对存在困难和进度滞后事项及时报委领导协调调度;定期向绩效办报送考核清单进度滞后事项和需要协调解决问题;统筹协调,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好各项年度履职事项,各项任务均按时完成,不存在不配合情况。
绩效整改已通报上年度市政府绩效考评结果,各项整改工作均已完成。
全面预算
管理
财政
效益
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财政预算评审和成本控制绩效分析符合市财政局要求。
预算执行截至12月31日,部门预算执行率已达到考评要求。
财政监督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未出现违法违规问题。
绩效
审计
遵守和执行财经法纪一是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纪律。制定《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项目经费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政府采购项目范围、采购程序和财经纪律的要求,发各处室认真执行。
二是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强化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目前所支“三公”经费均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制度和厉行节约相关要求,审批、报销流程规范,无违规支出“三公”经费情况。
绩效审计评价接受政府审计检查。配合市审计局开展2020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审计检查,配合市纪委开展外包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专项检查。
审计整改措施落实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切实整改报送落实情况报告。
全面优化
服务
服务自评1.统筹做好市领导交办的重点工作,持续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全年办理市领导批示及市两办、防控办督查件七百余件,均严格按要求推进落实。
2.高度重视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所承接70件全国和北京市“两会”建议提案均按时办复。
3.围绕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工作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班子成员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主要负责同志到重大工程建设现场、重大服务保障工作现场、国资国企改革一线、京内京外重要项目、扶贫协作和乡村振兴一线和企业基层联系点专题调研49次,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推动解决,确保调研见实效、出成果。
4.建立服务企业反馈机制,定期与企业各条线各部门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