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气化局】 坚持党建引领 彰显特有优势
坚持党建引领 彰显特有优势
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和有力支撑
中铁电气化局改革开放40年党的建设成就与经验
中铁电气化局党委书记、董事长 韦国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电气化铁路暨中铁电气化局建局60周年。回顾总结这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铁电气化局在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和中国中铁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传承育“根”铸“魂”的光荣传统作为企业发展的永续血脉,创造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从无到有、从低吨位到单元重载、从常速到高速,从国内到国外、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性成就,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跃居世界第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弘扬优良传统,在履行使命责任中彰显党建力量
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始终坚持把培育企业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党建优势,作为发展壮大的赓续血脉和根本源泉,不论任何时期和各个发展阶段都摆在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开拓中凝聚核心文化。1958年6月15日,为解决我国大西南战略通道宝成铁路的运能问题,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在宝成铁路宝(鸡)凤(州)段开工建设,中铁电气化局前身——电气化铁道工程局应运而生。从此电气化人一代接一代扛起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历史使命。
1960年5月14日,在秦岭大山深处,电气化人手持铁镐、风钻,筚路蓝缕,建成了91公里的宝成铁路宝凤段电气化铁路,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1975年7月1日,全长676公里的宝成铁路正式通车。电气化人以艰苦创业的勇气和追赶世界先进铁路牵引动力技术的豪情,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钢铁蜀道添翼飞”的梦想。当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时,《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形象地比喻电气化犹如给铁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此,电气化人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喻为“添翼的路”。这是一段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跌宕起伏、艰难探索的起步时期,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20年间,我国共建成电气化铁路1033公里。电气化人秉持“吃苦奉献促创干,开拓进取争一流”的拼搏实干精神,在建设初期“一穷二白”、技术封锁的困境中,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挚爱,用脚步丈量着命运,用铁肩担出了未来,自力更生填补了共和国电气化铁路的空白,凝聚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企业文化,贯注了企业坚韧不拔、勇于向前、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
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跨越中凝聚奋进力量。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电气化人意气风发、整装上阵,北战大秦,南征衡广,中取华东,从白手起家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单元重载运煤专线——大秦线;从建成时速200公里的准高速——广深线,到建成秦沈客专;从建成采用无绝缘轨道电路四显示自动闭塞的电气化铁路——郑武线,到建成多专业同台亮相的高铁——津秦线;从建成京津城际铁路,到建成世界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从建成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到建成穿越高原、风区和沙漠戈壁的高铁——兰新高铁,建成地质环境复杂的沪昆高铁;从建设第一条高速铁路精品示范工程京沈客专,到目前正在建设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建成开通了一大批国家电气化铁路重点工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98年,电气化铁路突破第一个1万公里,2005年跃上2万公里,2009年突破3万公里,2012年达到4.8万公里,至此,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在高铁大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电气化人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勇立时代潮头,干高铁、想高铁、融入高铁,挑战新时速、砥砺再奋进,建成开通了一批引领世界行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实现了中国电气化铁路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党建工作格局,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助推中铁电气化局由“蜀道添翼”到“陆地飞行”的飞跃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引领中彰显党建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中铁电气化局坚持党建引领,构筑了“人和业兴、企强工富”的电化梦,形成了“担当企业保值增值责任、传承企业优良传统责任、扛起行业发展责任、实现员工福祉责任”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培育了“立于信、成于品”的核心价值观。60年的风雨兼程,电气化人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勇攀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制高点,积累了丰厚的技术成果和施工经验,为我国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实施既有铁路提速、发展重载运输和高速铁路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完成国家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07项,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7项,鲁班奖15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奖1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1项。开发施工工法275项,获得有效专利授权227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了25项国家标准、212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掌握了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全套自主技术体系,形成了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工业制造、检测试验、运营维管等全产业链技术综合优势。累计建成开通电气化铁路5.394万正线公里,建成开通高铁1.525万公里,占全国总里程的60%以上;参加了3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在全国已投入运营的5033公里轨道交通线路中,建设了3523.1公里的站后机电安装,占全国总里程的70%,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坚持求实创新,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提升党建水平
中铁电气化局作为建筑类行业,具有野外作业、流动分散、点多线长的特点,工作条件和环境异常艰苦,企业发展靠什么来支撑?队伍靠什么来凝聚?员工靠什么来激励?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当企业改革发展遇到深层的次矛盾和困难时,正是靠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策理论优势、组织建设优势、党员先锋优势、群众工作优势、监督保障优势,彰显强有力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推动企业完成各个时期改革发展任务。
把准企业党委定位,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铁电气化局党委积极适应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新形势,探索和完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2006年提出了“思想政治领导型、决策和参与决策型、协调服务型”党委建设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在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进一步明确了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定位,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时代,中铁电化局党委继承以往“三型”党委建设的做法,提出了建设“政治思想引领型、决策和前置作用型、服务保证型”新“三型”党委,进一步丰富国有企业党委建设的内涵,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更好地体现中央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为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作用明确定位、途径和基础。通过政治思想引领型党委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决策和前置作用型党委建设,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服务保证型党委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心聚力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搭建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拓宽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董事会决策作用、监事会监督作用、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统一、机制衔接、工作融合、活动渗透,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
发挥“三个优势”,强化“三种能力”。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坚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创新,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政治引领,努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决策能力。为了实现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探索建立了“五必上”的决策机制,即重要干部任免必上党委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必上董事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问题必上职代会,生产经营重要问题必上总经理办公会,上党委会、董事会、职代会、总经理办公会的重大事项,党政主要领导必先达成共识。进一步强化企业党委把方向、抓班子、出思路、带队伍、促发展的各方面职能,使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得到充分体现。坚持筑路育人,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能力。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出一批人才、育一种精神”,大力弘扬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形成的“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培育的“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彰显的“危难时刻冲在前、舍生忘死我来干”的抢险救灾精神,成为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汶川特大地震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关头,党旗高高飘扬,800名突击队员生死与共,连续奋战12个昼夜,抢通了抗震救灾生命线,被誉为“钢班子、铁队伍”,受到铁道部嘉奖,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脊梁本色。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深入开展争当金牌员工、首席员工、专家员工活动,努力打造职业素养好、道德品行好、诚实信用好、合作共事好,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四好四过硬”员工队伍。培养出全国重大典型、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全国劳模、科技领军人才林云志,全国劳模、“蓝领状元”何军,北京市劳模、“创新达人”赵际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高铁守护神”赵正路,中国中铁“十大杰出女性”黄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铁电气化局党委通过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党员包群众、支委包工班、书记包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支部“三包工作法”,推行了以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做好小事情、宣树小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作法”。精耕细作聚人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进洞口、下班组、到宿舍、入人心;实施了以“星级达标、晋位升级”为抓手的“星级”党支部评定工作法,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辑出版了《党务工作1000问》,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提供工具教材;建立“五谈五先”谈话机制,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在工程项目部全面实施幸福之家“十个一工程”,努力建设企业与党员职工和谐发展的幸福家园;建立“三维立体式”党建责任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落地见效。
三、融入根魂血脉,在坚定信念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顾改革开放40年,企业党建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我们感到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下基本经验,是推进新时代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传家宝。
必须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指导新时代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真正做到掌握精髓,学懂弄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落到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准则和政治要求,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拥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要把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企业得到坚决贯彻执行,作为检验政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使企业始终成为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始终成为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必须坚持把党的组织路线作为企业的工作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企业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企业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努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爱企奉献、勇于创新创造、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科技拔尖人才队伍。要立足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企业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必须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纠治“四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内存在的作风不纯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不想”的思想基础仍不够牢靠,压力传导存在逐级递减,不收敛不收手情况仍然存在,“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和长抓的耐心,深挖根源,找准“病灶”,抓住主要矛盾,聚焦突出问题,扭住不放、寸步不让,管出习惯、化风成俗。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必须坚持把讲纪律、守规矩作为干事创业的品格操守。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出了纪律建设这一治本之策,表明了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严格执纪,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从而自觉地把言行约束在“纪律围栏”之内,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咬耳扯袖”,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必须坚持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为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方向正才能走得正,大局稳才能可持续,落实好才能出业绩。多年来,中铁电气化局党委自觉向中央和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看齐,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企业发展方向;自觉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重要时期,明确发展主题,凝聚发展共识;自觉贯彻依靠方针,强化执行力建设,保证中央大政方针和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把“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作为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国有企业党建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班子强则事业兴,队伍强则企业强。多年来,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坚持以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功能、激发创造活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发展;坚持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以创建“四好班子”为抓手,打造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引领发展;坚持人才强企,以扛起“四个责任”、实现“人和业兴、企强工富”的电化梦为思想基础,打造素质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促进发展,为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提供可靠力量。
必须坚持把“促发展、增实力、提效益”作为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实力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效益是生存发展的前提。多年来,中铁电气化局党委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倡导和推进企业的理念创新、改革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三个优势”转化为“三种能力”的工作思路,把企业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竞争优势。 必须坚持把“育文化、聚合力、树形象”作为企业党组织的重要抓手。文化是企业的血脉,合力是兴企之本,形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中铁电气化党委大力实施“铸魂、化制、育人、塑形、强企”五项工程,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传承发展企业的精神血脉;深化作风建设,弘扬清风正气,汇聚平安和谐稳定的发展合力,树立“安全稳、质量优、进度快、效益高、信誉好、人可交”的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必须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练内功”作为企业党组织的重要法宝。抓基层就是抓党的工作的战斗力,打基础就是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练内功就是练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多年来,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严起,坚持从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同步组建、工作同步部署、考核同步做起,坚持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丰富和创新工作载体,从深入开展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保效益、创信誉等主题活动抓起,为企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中国电气化铁路事业经过60年的创业发展,经历40年改革开放的磨砺洗礼,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技术行列。站在新的起点,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发展引领、勇担历史重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努力打造享誉全球的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