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党建 > 理论文章精粹

金隅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理论文章

  编者按

  撰写理论文章是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市国资委系统各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北京特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实际,坚持首善标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不断总结学习体会,认真撰写理论文章。

  北京国资国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国企力量。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即日起,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宣传部联合本报开辟专题,选登年度首都国企领导人员优秀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姜英武

图片

金隅兴发科技园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一个高频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推动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只有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以体制机制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添力助能,才能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一)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核心在“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先进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不同,它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具有更高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当前,在全球科技与信息化浪潮中,利用科学技术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成为主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要素整合,并且在此基础上聚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与创新发展,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模式。金隅集团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一方面,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构建鼓励创新的环境,激发全员的创新活力,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加强合作,联合开展新兴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另一方面,要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二)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推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建设金隅特色高水平人才高地势在必行,要引导自有人才积极入选各级专家库,拓宽视野和资源圈层,强化对于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的引用育留,推动人才“双通道”发展,积极与高校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探索校企科研人员“双聘”机制,实现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

  (三)科学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有了创新,才会有质的突破,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要聚焦高科技领域,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设条件。除了在高科技领域发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之外,还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注重核心要素的优化组合,持续开展技术迭代、产品换代研究,打造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路径

  (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指示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实践遵循,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空间地域上,金隅集团业务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若继续沿袭单一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将无法更好地处理这些制约因素。在时间安排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一哄而上、随波逐流,而是应当保持头脑冷静,从各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发展阶段入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学制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间表、路线图。在行业布局上,探索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不能简单地忽视、放弃水泥、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而是要根据各个产业不同业态、规模和条件等因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赋能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新发展模式,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

  (二)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是释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的重要载体,是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要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优化产业链布局,健全产业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资源聚集效应,打造金隅集团“研发平台集群”,在新材料、“双碳”、数智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加快形成标志性成果;大力推进绿氢(氨)掺烧中试转化平台建设,探索在水泥、地产两大领域建设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在算力大数据、氢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产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金隅集团“转化平台集群”,促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发展等创新全链条高效衔接和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新路。

  (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要积极参与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术研发任务,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资源储备,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在新兴技术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大绿色超高性能高温材料、城市固废处理处置资源化、二氧化碳捕获及高值利用、折叠式建筑关键技术、低碳围护结构体系构建超低能耗建筑等五大原创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进新材料、绿色建筑、节能低碳三大策源地建设,完善和加强新兴业态的前瞻性和体系化布局,强化统筹规划和战略引领,加快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着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一)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组织根基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培育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决不能毫无章法、莽撞蛮干,也不能闭门造车、各行其是,必须紧盯高质量发展这根“指挥棒”。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联动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统筹指挥调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进一步提升协同攻关的质量和效率,向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和“掉链子”环节合力攻坚,形成“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职工敢首创”的生动局面,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组织动能。

  (二)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国有企业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是指能够促进依靠人才、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发生颠覆性突破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目前,金隅集团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要结合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这些企业试点开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资金支持、人才引进、项目包干、容错纠错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赋予科技工作者更大自主权,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破除一切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科技创新企业成为金隅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三)强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积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北京市正在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鼓励打破学科边界和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持续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产出重大原创科研成果。要结合金隅集团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深耕“四绿一新”创新领域,围绕“超级材料”“六零工厂”、高端装备等行业前沿,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以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成果,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全力促进自有创新成果转化,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调度,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形成从“1”到“100”的颠覆之力,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进而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新作为谱写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顾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全面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高质量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让我们对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金隅集团“效益提升年”,也是金隅集团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金隅集团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自觉在形势判断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各项决策部署,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深刻内涵,推动“稳”“进”“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在全面开启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开辟新境界。

  一、加快建设金隅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起金隅竞争新优势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这是构建金隅特色产业体系的根本前提。金隅集团是国内前三甲的建材企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体系相对完整,这是多年来生产要素高效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所形成的。要结合金隅集团优势特点,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未来产业赛道谋篇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园区、科创园区管理建设水平,努力构建符合金隅实际、体现金隅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加快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这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到未来竞争的成败。要适应产业科技新趋势,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增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要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建设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要积极稳妥推动绿色低碳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

  (三)坚持以开放促发展,这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对于金隅集团,加强板块内部协同、深化区域合作就是以开放促发展。一方面,在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化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用好集团各层级战略合作的“朋友圈”,发挥生态主导型企业优势,实现借力发展、借势突破。要深入推进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上下游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和“掉链子”环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提升集团现代产业体系整体韧性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长板,要大力发展与集团主责主业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动谋划、前瞻部署一批产业链,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五子”联动等部署,推动集团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人才链与全国大市场全面对接、深度融合,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积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加快培育和形成金隅集团新质生产力

  (一)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强化顶层设计,根据市国资委《推动市管企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高质量启动金隅集团新一轮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进一步细化科技创新综合体“1”“N”“X”的职责定位,合力推动科技创新任务落实落地。充分激活“政产学研用金服”科技创新生态圈,发挥金隅科创基金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精尖产业孵化。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对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激励。加快与北工大等合作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材料循环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统筹推进高温耐火材料、城市固废处理处置资源化、碳捕集、折叠式建筑、低碳围护结构体系等五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提升创新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落地效率。

  (二)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方向,围绕金隅集团主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新材料,不断在新材料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提升新材料产业贡献率,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坚持科技创新与投资并购双轮驱动,推动装配式PC构件、砂浆、涂料、加气等产业规模化发展,致力成为各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抢占发展新赛道,推动高贝熟料、特种及定制化水泥、超高性能混凝土、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实现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发展。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加快新型保温材料、多功能涂料、功能陶瓷等新材料产品研发和转化应用,推动新产品年内具备产业化条件。

  (三)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激发“双碳”绿色发展活力,深挖数智化转型效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用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成果,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促进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金隅集团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紧盯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加大成果引进和快速转化落地,推动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要充分利用金隅集团“1+N+X”科技创新体系先发优势,鼓励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服务,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投入,用新质生产力赋能集团产业转型升级。

  三、深化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金隅集团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一)制度供给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既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更是增强企业核心功能的重要保障。要优化科技体制机制,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推动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要系统优化创新生态,印发一揽子支持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分类考核力度,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愿。要加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更加突出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落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开放协同,形成共同推进策源地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优化结构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实现“三个集中”,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要深入实施企业产业焕新行动,聚焦转型、投入、创新、协同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要扎实推进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未来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未来化”加快培育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标志性产品。要开展人工智能AI+专项行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建设金隅特色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传统产业效率效益。

  (三)市场化机制促企业活力效率提升。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既要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键核心技术,又要把握人才这个核心要素、品牌这个无形资产,不断深化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动力。要贯彻新《公司法》,分类优化党委“前置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间权责,强化董事会建设并持续向子企业拓展,提升董事会规范运作水平。要强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强化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监管。要围绕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逐步落实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增强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实现能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品牌价值,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金隅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北京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提高经济效益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金隅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扎实推动2024年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新作为新业绩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