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党建 > 理论文章精粹

时尚控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理论文章

  编者按

  撰写理论文章是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市国资委系统各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北京特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实际,坚持首善标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不断总结学习体会,认真撰写理论文章。

  北京国资国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国企力量。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即日起,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宣传部开辟专题,选登年度首都国企领导人员优秀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北京时装周与首都发展同频共振

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顾伟达

图片

SS2025北京时装周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北京“五子”联动中的重要一子,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载体,也是服务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推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委办局聚焦“国际”方向,紧扣“消费”核心,突出“中心”关键,在消费品牌建设、发展首店经济、商圈改造提升、文旅商深度融合、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首善标准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不断增强。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两个关键指标。其一是这个城市在消费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即国内外消费者对该城市的认知及到达率,其二是这个城市在国际消费市场中的收入规模。目前来看,对照国际公认的巴黎、伦敦、纽约、迪拜、东京等国际消费大都市,北京仍需在“国际”——培育规模巨大的世界消费者、“消费”——品质消费资源高度集聚、“中心”——引领潮流形成虹吸效应三个关键层面持续发力。基于此三个关键层面,要在城市形象提升、消费资源聚集、商业场景打造、消费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城市形象提升是前提

  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时尚鲜明作为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城市具有强大魅力、国际吸引力和文旅商繁荣的重要前提。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功吸引全球消费者至关重要,巴黎、伦敦、纽约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已是明证。因此,要围绕北京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提升、重塑,在故宫、长城等传统文化名片基础上,着力打造独具北京特色、接轨国际话语、体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文化名片、现代时尚名片,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吸引世界消费者的目光。同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指示,通过多种媒介使用国际化表达,讲好植根于大国首都、面向于全球的北京故事,不断强化世界消费中心城市的“北京印象”。

  二、消费资源聚集是核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落脚点在“消费”,而形成消费的关键核心是“有物消费”,以及具有集聚、整合、配置全球消费品牌资源的强大平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知名消费品牌聚集至关重要。因此,一是要坚持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时尚消费品牌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作用,对标世界一流品牌,明确扶持打造对象,全力培育中国风、世界潮兼备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京品牌、中国品牌。比如在时尚服饰品牌方面,可以重点扶持羽绒服品牌波司登、羊绒品牌雪莲、内衣品牌爱慕等,政企综合施策打造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世界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同时,“首店经济”要持续发力,持续甄选一批全球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品牌加大引进力度,高标准建设时尚消费品牌北京“总部聚集区”。二是要加快打造具有强大集聚、整合、配置全球消费资源品牌的产业商业综合平台。培育国际知名的北京品牌、中国品牌和吸引国际知名品牌以集聚全球高品质时尚消费产品、引领最新消费时尚潮流,才能吸引更多的有消费能力的国际消费人群抵达。国际四大时装周产业商业平台在四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充分证明了时装周产业商业平台打造的重要性。除了时装周,电影节、设计周、艺术展等作用也是巨大的。因此,要充分重视时装周平台的作用,对标国际,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进一步提高时装周能级,使时装周真正成为聚集、整合和配置商旅文体等时尚消费品牌的综合平台,切实有效发挥其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图片

图片

  时尚控股品牌合集

  三、商业场景打造是关键

  形成消费需要借助一定的空间,即线上和线下渠道,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立体化、可感知、能体验的商业场景,这种商业场景是实现消费者与品牌无缝连接的纽带。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高品质世界级购物天堂,全力打造有中国风格、有高识别度、有消费品质、有国际影响的商业场景空间地标至关重要。提到巴黎会想到香榭丽舍大道、提到伦敦会想到海德公园、提到纽约会想到第五大道、提到东京会想到银座,那么提到北京,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世界级商业场景空间地标是哪里呢?这个值得深思。因此,要在全市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商圈改造提升的同时,更要对标世界级商业场景空间地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发力,努力打造一至两个世界级商业场景空间地标,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云集的主要商业空间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外展示的主要窗口。如“故宫以东”就非常有潜力,贯通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和文商旅,形成了由“故宫—王府井—隆福寺”组成的北京“文化金三角”格局。在发展上,新隆福寺项目要与王府井商业街联动起来,要在消费品牌招商布局方面精准对标世界级商业地标。此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要单独打造一个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国非遗技艺品牌的,集时尚、文化、艺术、餐饮、住宿等多业态融合于一体的中华文化展示交易街区,并通过定期举办文化味儿浓、潮流范儿足、互动性强的主题消费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到达北京形成消费。

  四、消费营商环境是保障

  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和高效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国内外游客消费者到达率的基础和保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高品质世界级购物天堂,必须在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消费环境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交通出行服务,加快构建一流的大国首都通行体系,建设从机场/高铁站到市内交通再到知名商圈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强化市内交通设施与消费场景空间的有机链接,使游客消费者可以便捷地穿梭于不同消费场景。另一个是信息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消费服务水准和服务人员的文化涵养、文明素质、专业修养等职业素养,同时依托科技手段,科学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咨询网站点,以提供更贴心、更精准的信息咨询服务,努力为国内外消费者带去暖心的服务体验。营商环境方面,重点是减税降费、市场管理、商标保护、资金扶持、品牌传播、活动支持、免税退税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落地落实落细,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合力支持在京时尚消费品牌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更好发挥北京时装周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北京时装周举办9年来,融合了时尚、文化、艺术、国潮、设计、科技、传媒、会展、消费等多领域、多业态,在太庙、王府井、前门大街、隆福文化中心、水立方、首钢园、望京小街、正大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地成功举办了300多次时尚活动,1000多个时尚消费品牌参与,为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聚了新动能。

  更好发挥北京时装周在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激发时尚消费市场活力提升消费品质;二是带动国内外优质时尚消费品牌在北京首秀首发并开设首店;三是吸引国内外优秀时尚设计人才开设工作室形成聚集效应;四是活跃商圈消费空间场景的时尚氛围;五是促进国际时尚文化交流。

  进一步支持北京时装周发展的建议:一是提升时装周主办层级,把时装周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从市级层面进一步明确北京时装周在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功能定位,确保政策支持到位。二是建立时装周一年两季运行期间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区政府部门的协调议事机制,在活动报批、安全保障、场地选择、商圈联动、国际传播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营造宽松友好活泼平稳的举办环境。三是健全完善时装周商业运营模式,围绕满足时尚品牌、时尚买手、各类媒体、市民观众对时装周的功能诉求,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服务与供应链解决方案。


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郭永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笔者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行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得到人民信服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矛盾的,因此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它指出,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它还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这些观点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是科学,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和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合乎规律的结果,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可见,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是科学,是普遍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受到人民拥戴

  人民性解决的是“我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场问题,是阶级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从不隐瞒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和目标,即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民性。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所以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始终占据理论最高峰和道义制高点,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戴。

  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植根实践的学说,是普遍真理。它既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很好地指导了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首先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的革命该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关理论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开启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此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领导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来反抗官僚资产阶级和反动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等。此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又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不断发展,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

  在实践中,我们还在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农村应成为党工作中心的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规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典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由此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正是依靠毛泽东思想,我们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后,毛泽东同志经过深入的调研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表明我们党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和理论,从而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理论。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后,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根据世界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结合自身改革发展实践,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历史逻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发展好

  (一)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发展好

  从历史的逻辑来看,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较好的时候,社会主义事业就发展得较好,凡是丢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挫折。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罗斯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迫于当时的内战和外战双重战争环境,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遭受了严重的失败。1921年5月,基于国家落后的经济状态,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战胜了党内三个反对派,不顾国情和实际情况,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形成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这一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政治上过度集权、经济上管得过死、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盛行、高薪官僚特权集团得以发展等弊端,从而走上了歧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联模式的失败。

  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可知,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发展得较好,一旦脱离了这一思想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对待科学理论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指导实践。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从而指导我们党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