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理论文章
编者按
撰写理论文章是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市国资委系统各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北京特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实际,坚持首善标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不断总结学习体会,认真撰写理北京国资国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国企力量。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即日起,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宣传部开辟专题,选登年度首都国企领导人员优秀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锚定战略目标 坚定发展信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范宏利
祥龙公司保障运输“祝福祖国”巨型花篮
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工作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科学方法,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奋力开创祥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紧盯政策形势,科学研判运筹
要始终把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作为重要课题。总的来看,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顶住下行压力,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祥龙公司各主业领域随着政策发力和市场复苏,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国内产业调整转型的步伐在加快,各产业领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着公司各个产业板块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在金融市场体系中,资产管理业务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更为良好、健康的政策环境,资产管理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为资产管理提供更大成长空间;随着市属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两非”“两资”的处置力度将不断加大,有利于祥龙公司进一步发挥平台功能,做强做优市属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同时,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对行业内企业的专业化运作水平、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汽车服务与贸易主业:汽车市场整体规模平稳,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新旧动能转换对细分市场结构造成深远影响;在新能源车市场,国资车企加大资源投入,新势力产品快速迭代,民营企业加快技术产品布局,合资品牌发展速度相对落后,自主品牌快速成长市占率提升,豪华品牌市占率相对稳定;北京市场汽车销售结构变化较大,品牌“向上(豪华)、向新(新能源)”趋势明显,汽车销售业务的转型发展面临新的市场机遇。面临汽车行业的一系列新趋势、新变化,祥龙公司汽车销售业务在布局优化、业务延展、盈利能力提升等方面也将遇到更大挑战。
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主业: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为零售行业营造了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电子商务已成为加速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数字化进程和快递物流水平的长足进步,为零售及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部分仓储设施外迁、拆除,高标仓资源供不应求,为物流板块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商业航天领域的加速发展,火箭等航天器运输市场需求旺盛,有利于提高物流板块超限件特色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看到,祥龙公司电商业务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竞争力、控制力还相对薄弱,存在较为明显的受制于人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规模效益的提升;物流板块部分业务在规模体量、行业影响力方面与行业优秀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业务拓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物业经营领域,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陆续发布了系列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政策,各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实施,鼓励老旧楼宇、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等存量资源升级改造,为祥龙公司盘活物业资产创造了机遇。同时,2023年北京市商业地产整体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中高端物业面临空置率上升、租金水平下降等压力,在行业整体下行的形势下,对祥龙公司物业经营业务的市场营销能力、物业运营能力、增值服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
祥龙公司作为北京市属国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首善标准,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积极融入北京“五子联动”新发展格局,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专业化运作水平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为工作主线,聚焦主责主业,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强化价值创造,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动祥龙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服务首都,持续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一是围绕“四个中心”,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发挥优势,在服务中央国家机关和保障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继续承担履行好企业重要使命任务。二是围绕首都“五子”联动,进一步提升祥龙公司优质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将优势资源重点向服务首都和补齐首都城市短板布局。三是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巩固已经实施的项目,加大投资规划和参与力度,继续扩大在天津、河北的业务规模,打造标杆项目。四是积极参加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一商创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打造自有知识产权的新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物流集团推进重大保障数字物流系统项目建设,提升运输数字化水平,巩固运输保障第一梯队的位置。
(二)坚持以进促稳,持续提升主业发展质量
为实现祥龙公司稳定健康发展,各业务板块和载体企业应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进促稳,谋求主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以市场化方式、专业化手段,妥善处置现有托管企业,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项目要加快落地,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市属国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二是提升汽车服务与贸易主业发展质量,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二手车经销业务,做强汽车后市场服务,持续推进汽车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断巩固首都汽车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地位。三是强化电商分销代理优势地位,不断增强在产业链条上的话语权和控制力,打造北京地区细分领域日用快消工业品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集团,为进一步做大祥龙公司收入规模持续贡献力量。四是提升一体化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发展第三方综合物流,加快推进网货平台项目,进一步提高仓储和运输服务的盈利水平,建设服务首都重大活动保障、城市运行和民生保障的市属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五是积极探索土地开发利用和城市更新新途径,将条件适宜的物业资产优先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物业资产转型升级,提高物业经营质量效益,打造品质优良、管理精细的特色物业。
(三)坚持先立后破,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要保持企业良好发展势头,就要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创新经营模式。一是强化“新车、二手车、新能源汽车”三引擎协同作用和维修优势,加快二手车业务从“经纪”到“经销”的转型,积极开展平行车进口业务、二手车出口业务、汽车金融、汽车保险和汽车租赁等业务。二是加大电商新赛道、新领域多元化发展探索,打造全方位、多场景、沉浸式消费体验,持续推动商业模式迭代升级;积极探索建立自有品牌,增强电商业务的独立性。三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场景多人群,塑造老字号品牌新活力。四是不断提升资本证券化水平,加快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子企业培育上市步伐,在2024年实现上市工作的实质性进展。五是总部和各二级企业要积极探索运用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手段,实现产业领域的拓展、稀缺资源的获取和规模效益的提升,不断在新兴领域发挥创新引领功能,为祥龙公司规模提升、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安全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祥龙公司要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不断探索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举措,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要坚持底线思维,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夯实企业安全发展的基石。祥龙公司将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首都安全稳定大局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以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企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持续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提升公司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跟踪“三降一减一提升”指标情况,抓好“成本费用控制年”各项工作,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合规管理工作,持续做好三项法律审核,有效防范重大法律风险。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及时更新内控管理流程。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制度、责任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祥龙公司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祥龙新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总法律顾问 程行仑
京企直卖APP的主页面及内容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如今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理论。
一、何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首先,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为其鲜明特点。其次,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一脉相承,同时又突出了新的关键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第三,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里既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中的生产力概念,又结合了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经验共识,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还有一定的发展。它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力,不仅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还要具备高效能、高质量,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投入要更集约,生产方式要高效能,而且产出也必须是高质量的、环境友好的。第四,新质生产力有明确的产业支撑,不能简单等同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务实的发展策略,对应有坚实的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调了产业界定,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般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同时满足两点:一是产业先进且意义重大,未来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整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重要产业;二是相关的业态已经在一些国家形成较大规模,其实践路径已经相对明确,理论上的认知相对已经形成广泛共识。而未来产业只需满足第一点,也就是产业先进且意义重大,但理论认知、发展路径和业态尚不清晰稳定,仍在探索阶段。因此,新质生产力相比原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其更加强调的是质态,而不是业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传统业态,如果能通过革命性的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为何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都是原来粗放型、高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现发展阶段的要求。
一是旧模式、旧生产力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门槛比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已经逐渐失去比较优势,我们的人口已经转向负增长,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中国自己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包括国际贸易环境,都已经无法持续支撑粗放低效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是中国已经从物质短缺走向了产能过剩,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是需要主动回应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人们已经无法接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全世界都已经开始遭遇极端天气,对于过度的碳排放容忍度越来越低。要主动转型,更好地体现战略上的主动性、前瞻性。
三、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理应率先响应,并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二是要坚持辩证思维。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从国有企业的现实来看,由于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居多,要加快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链上,同时注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三是必须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十二字方针。“先立后破”就是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在“立”和“破”上把握好先后顺序,兼顾当前与长远,先立后破,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2023年12月,“先立后破”的提法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可见,“先立后破”已成为解决当代中国艰巨繁重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因地制宜”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要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及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必须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分类指导是指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指导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避免“大水漫灌”“一刀切”“一锅煮”,确保政策、资金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并确保有效性。
四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平衡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关于创新,通常认为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市场化的创新,就是企业家群体、科学家群体的组合创新;另一个是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推进的创新。经济学传统观点认为,应当以市场化创新为主,只有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才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应当着力于营造和维护创新的制度与文化环境,比如产权保护,给企业家一个基于法治的、稳定的预期等。
此外,要充分平衡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尽量发挥好各自的优势。一方面,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准基础设施或安全领域让国有企业发挥其独特的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另外也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与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松绑,使之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华为、阿里、字节跳动这样的创新标杆与先锋。
五是要为国有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为市场和企业家创造试错和创新的宽松环境。同时对于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要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形成人人讲创新、愿创新、真创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