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党建 > 【已归档】国企党建之路专题

北京农商银行改革开放40年来党建工作的成效与思考

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责任担当

不断开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金山

 

北京农商银行赴庙梁村对接“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工作

 

北京农商银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津冀同业联合推出农银通卡

 

北京农商银行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新民居”贷款帮助村民们盖起漂亮的楼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银行业实现了从机构相对单一到多元化发展,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北京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一家老企业、新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是全国农合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不断变迁和日臻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北京农商银行主动把握商业银行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中的历史方位,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国资委党委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历经改制探索期、历史问题化解期、调整巩固优化期,成功迈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新阶段,实现由农信社向特色现代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蜕变。

  一、紧跟时代浪潮,坚持党的领导,在改革中迎来新生

  建国初期,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抑制、取代高利贷活动,北京市第一家信用社——小井村农业生产信用合作社于1951年孕育而生,一斗米、一寸布成就一个金融体系雏形。之后,信用社进入普遍发展阶段,没有资金,社员拿出家里的口粮;没有存款,社员拿出家里的金、银、铜、铁;没有办公场所,社员就亲手搭建土阶茅屋……到1955年末,北京建立了290个信用社,参加农户达64300户。信用社工作人员开创性地开展富有“乡情”的流动服务,为农民办理存取款,在田间地头、麦场村口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78年改革开放一声惊雷,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开始了以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主的体制改革。1979年2月,国务院明确“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1984年起,农村信用社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3年10月,全国首家省级联合营业部——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营业部成立。1996年底,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式脱离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政隶属关系;2000年1月16日,北京市各区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发起并成立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长期以来,北京农信社为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80年代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不断兴起和发展的乡镇企业,到90年代以来持续繁荣的种植、养殖业,以及后续此起彼伏的各种小农经济、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北京农信社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和重要的扶持者。
  进入新世纪,北京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经济结构、城市行政区划管理和居民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2004年12月,北京市启动了对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立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筹备组,同时成立中共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筹备组临时委员会,强化了党组织在攻坚克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北京农商银行的改制成立得以顺利实现。面对组建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员工对改革的认识不统一的困难局面,筹备组临时党委主动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统一了思想,制定了北京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2005年2月,北京农商银行成为国务院批准组建的首家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2005年10月19日,北京农商银行成立,同时成立中共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改制后的北京农商银行迎来新生,翻开了农村金融事业的新篇章,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从此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全国农合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加强党的建设,引领转型发展,在改革中成长壮大

  改制成立后,行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营管理工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历史包袱重、基础薄弱、各种困难较多、多方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坚持股份制和市场化改革方向,带领全行员工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全方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由农信社向农商银行转轨的成功之路和发展模式,全行逐步建立起“一级法人、统一管理、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架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引领国有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农商银行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逐步完善和确立了“稳健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以“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集约化控制”为抓手,着力打造“流程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
  一是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公司治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构建党组织参与公司决策机制,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高管层授权经营”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制定总支行层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党委会议事规则,将党委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营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规范决策行为,切实发挥行党委对内部改革和重大事项的把关定向作用。
  二是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大党建”统揽全局。将党的组织与商业银行工作机构同步设置,设立党的专门工作部门,形成行党委统一领导、党的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群团协同推进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将党建工作纳入全行整体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组建两级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强化“一岗双责”,有效传导责任、传递压力、传输动力。首次构建管辖支行“1+N”考核评价体系,率先将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与业绩考核及薪酬激励挂钩,通过把“软要求”转变为“硬约束”,形成正向激励效应。
  三是创新党建模式,打造共建促发展平台。以党建工作带动业务合作,将融入主流经济作为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总体方向,提高金融服务供给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匹配度。全行各基层党支部主动与属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党群组织建立联系,加强与区域内相关机构的相互衔接,探索开展“银政共建、银企共建、携手并进、协同发展”党支部主题共建活动,真正做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的转型方向。
  四是引领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发展新动能。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商业银行作为典型的亲周期行业,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价值提升和内涵发展,进一步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行党委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进一步调动干部员工创新创业热情,积极投入投行、资管、国际、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发展,着力优化业务结构和服务模式,全面推动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持续升级。
  在建设特色现代商业银行的道路上,行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和促进业务发展,用发展成果检验党建成效,带领全行9491名员工开创了改革发展的生动局面,经营管理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向好,监管评级连续3年保持为2级。截至2018年6月末,全行资产规模突破8300亿元,是改制之初的6倍多,资本充足率14.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3%;五级不良贷款率0.51%,显著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1.86%的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超过600%,大幅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178.7%的平均水平,综合经营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在最新的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195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17年度“陀螺”评价体系中位列全国农商银行第1名,先后荣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首届“质量管理奖”提名奖、中国银行业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等殊荣,连续6年获评“全国最佳农商银行”。

  三、融入中心工作,在改革中体现首都国有银行责任担当

  改制成立后,行党委发挥农信社的传统优势和支农主力军作用,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确立“立足首都,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市场定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出台、雄安新区的设立、首都“四个中心”定位和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颁布,行党委及时调整确立“立足首都、面向津冀、融通城乡、服务客户”的市场定位,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努力破解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着力提高全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成为支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一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准扶贫。北京农商银行以“农”为特色,振兴乡村是职责所在,更大有可为。行党委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制定金融支持首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创新推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助力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出“新农村”建设贷款和“新农家”特色农户贷款产品系列,全面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农民回迁安置、集体产业建设、农户生产经营等资金需求;通过贷款减免和资产处置,依法合规让渡利息7.32亿元,有效减轻地方乡镇村集体的财务压力,疏通信贷资源进入乡镇村的渠道。与延庆区珍珠泉乡庙梁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金融服务进乡村、农产品种植拓销路等一系列措施,为低收入村脱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撑。以金融精准扶贫为着力点,选派5名优秀党员干部深入低收入村担任第一书记,助力京郊农村奔小康,其中原雁栖支行行长刘艳平荣获“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和市委组织部“第一书记先进个人”称号。
  二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成立由行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大力推动相关工作,有效落实国家战略和北京市重点工作。截至2018年6月末,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123个,提供授信近1800亿元。与津冀两地同业启动全方位业务对接合作,联合推出“农银通”卡,促进三地居民金融服务同城化、一体化,惠及9500多万城乡个人客户。积极支持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为5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授信近千亿元。主动融入区域主流经济,全程辅导、参与昌平区、海淀区建设发展基金设立,支持区域产业升级调整。成立总行文创金融服务中心,打造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特色管辖支行和网点支行,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三是围绕民生金融需求,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改革开放初期,以“背包主任”安玉莲为代表的农信人背着装有账本、算盘、现金的挎包,翻山越岭到社员家里开展存贷款业务,形成了农信社特有的“背包精神”。改制成立北京农商银行后,“背包精神”以另一种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如今,在全市40个乡镇、942个行政村,北京农商银行是当地唯一金融机构,被村民们誉为“大山里的金融使者”。算经济账,这类地处深山、以留守老人为主要客群的网点应该关停,但行党委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认识市属国有银行肩负的社会责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运用现代金融科技,在保持所有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向乡村延伸,截至目前,设立乡村便利店、乡村自助店、助农取款服务点逾1000个,在郊区布放自助机具3400余台、POS机近4万台,实现农民“不出村、低成本、低风险”办理金融业务,有效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对于代理惠民补贴、养老助残卡等手续繁琐、金额较少、利润微薄,又需配备大量人力物力的业务,北京农商银行积极参与,实现代理政府惠民补贴业务43种,为300余万个人客户提供补贴发放和社会保障保险归集服务,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推出符合“北京通”标准的养老助残金融IC卡,为350万老年人提供一卡多用的综合服务。
  四是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维护首都金融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首,北京农商银行以坚决维护金融安全为根本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行紧密结合起来,将严的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确保在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始终合规稳健经营。在信贷导向上,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严防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在信贷发展策略上,坚持“不惟大小、只惟优劣”,强化全口径、全流程风险管理;构建规范的内控案防运行机制,实现“三道防线”联动防控,确保安全稳健运营;发挥合规检查、内部审计、巡察工作的监督合力,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创新开展“抓党建、促清收”专项活动,成立50余个党员攻坚小组,将风险隐患处置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党建责任清单,实现党建和不良资产清收业务“双促进”,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筑牢“根”与“魂”,为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2005年改制成立至今,北京农商银行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从分散的集体合作企业转变为特色现代商业银行、从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注重内涵发展和价值提升、从侧重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党建全面引领改革发展,在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实现经营质效的稳步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了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这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更是确保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确保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面对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首都功能新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改革持续深化等深刻转变,北京农商银行牢固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守政治忠诚,践行“两个坚决维护”,充分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确保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并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坚决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工作三大任务。
  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共识。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总支行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作风教育、政德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提高各级党组织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和水平。创刊《中心组学习参阅》、《党建工作动态》,开设北京农商银行“微学堂”微信公众号,搭建党员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平台,常补精神之钙,常筑党性之魂。注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夯实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实现全行24个基层党委、222个党支部,对全行4424名党员组织管理的全覆盖。全面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督导,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研究制定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用好“一规一表一册一网”工作载体,完善“B+T+X”工作体系,确保行党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改进基层调研,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了解员工诉求,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操作性。坚持“党管干部”,突出政治标准,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认真总结“选”的经验,提升“用”的实效,研究“育”的方法,健全“管”的制度,完善“督”的机制,推动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功能增强、素质提升。加强干部政治历练和实践磨炼,提升治行兴行本领,弘扬专业精神,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标准不降、措施不松、问题不放,严防“四风”问题反弹,着力解决“四风”隐形变异、“庸懒慢推浮”现象突出、服务发展理念不足等问题,在总行机关33个党支部及二级党委,开展 “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作风建设专题活动,推动以实干担当的精神谋事创业。同时,在全行上下大力践行“实透细”的工作作风,搭建“优化整改促提升”系统化平台,持续开展行政运行督导,动态收集、反馈问题,及时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扎实推进行内巡察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纠偏,及早整改,推动外部监督转化为自身行动自觉,提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主动性,促进党风行风持续好转。
  五是加强文化建设,构筑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德益众 善行致远”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坚持“诚信、责任、稳健、人本、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企业文化深植工作,建立宣贯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每年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使业务能力突出的员工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对优秀集体和个人的宣传、表彰、奖励,在全行形成鼓励担当作为、崇尚苦干实干的良好风尚。坚持开展党团慰问送温暖,实施山区网点硬件设施改造,努力为员工解决工作、家庭的实际困难,组建16个文体协会,丰富员工精神生活,增强员工归属感、获得感。
  站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回望来路,我们筚路蓝缕见证华夏神州沧桑巨变,展望未来,我们扬帆起航追随中国巨轮破浪前行。作为市属国有金融企业,北京农商银行将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一以贯之”,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国资委党委的工作要求,以更高的境界格局、更广的视野胸怀、更强的使命担当、更严的标准要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