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党建 > 党建指南 > 工作规范 > 党支部工作要求

3、党支部建设的有关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六有”目标

  (1)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
  (2)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
  (3)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
  (4)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
  (5)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
  (6)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

  (1)强化服务功能。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建立职工诉求办理制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党员和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2)健全组织体系。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推行区域化党建,可以由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也可以依托居民区、商务区、开发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
  (3)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4)创新服务载体。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整合,加快全国党员信息库建设,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开展服务。
  (5)构建服务格局。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代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服务,培养群众服务骨干,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

  建设“五有”党支部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要聚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持续用力解决合格规范问题,建设“五有”党支部,全面提升党支部质量,打造“首都党建风景线”。
  (1)有队伍,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充满活力。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着力点,加强支部委员会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多管齐下管理党员,发挥纪检委员的作用,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确保每名党员都纳入党支部的有效管理。
  (2)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特色鲜明。科学设计党支部活动内容,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功能作为活动重点,紧扣实际谋划实施,活动内容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结合党支部和党员实际,每月固定1天为党支部主题党日。每次确定1个主题,聚焦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服务群众,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组织生活、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创新和丰富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持续开展“亮明身份、公开承诺、示范带头、接受监督”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加快构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组织活动方式,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党建工作,共享活动资源,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
  (3)有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功能充分发挥。坚持建管用相结合,标准化设计,多功能考虑,因地制宜建设党支部活动阵地。特别是加强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办公议事、开展党的活动、提供便民服务等综合功能。围绕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的目标,加强党支部网络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拓展党支部活动的阵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阵地,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阵地。
  (4)有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执行严格规范。建立党支部基本运行规则,明确书记和其他委员责任分工,明确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研究讨论事项和议事规则。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党支部按期换届制度,健全党员轮训制度,落实党内民主制度、党务公开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真正让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基层落地生根。
  (5)有保障,经费充足稳定,支撑有力有效。按照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健全基层保障投入机制,加大党支部工作和活动经费保障,提高基层党建保障资源使用效益。严格按照已有标准核算党支部活动经费,确保党支部足额使用和有效支配党建经费。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党支部建设信息化水平,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在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

  建设“四强”党支部

  (1)政治引领力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制度,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2)推动发展力强。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确保重大国家战略、市委重要决策和市国资委党委决议指示的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支部工作成效。
  (3)改革创新力强。适应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经营机制、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变化,探索创新党支部工作理念、内容、方法和制度,使基层党建更加体现时代精神、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更加贴近党员群众。坚持从严要求和发挥作用相结合,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和形式,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4)凝聚保障力强。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帮助党员解决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既做到工作业绩好,又做到群众评价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共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关于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

  “三型”党组织建设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素养。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深刻剖析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学习理论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部领导、夯实党建工作基层基础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自我提高的能力。三是领导干部带头,做好示范引领。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务虚研讨、专题学习、在线学习和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制度。四是掌握岗位技能,夯实工作基础。要立足岗位职责,建立党员轮训制度,广泛开展提素工程、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学习活动,形成常态化学习格局。
  (2)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强化服务功能,构建服务格局。围绕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搞好服务,组织动员职工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做强服务队伍,建立服务体系。适应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延伸党的工作和服务。三是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保障。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扎实推进“四好”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争创活动,积极推广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
  (3)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强化创新意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思想解放到位、观念更新到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二是明确创新任务。适应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经营机制、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在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三是提升创新能力。要大兴调研之风,紧密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党的建设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调研成果,为创新提供活水源头。四是建立创新机制。完善党建创新激励机制和合理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动机、激发创新兴趣、维护创新激情、凝聚创新意志,使创新成为广大党员职工的自觉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