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通州口岸的焊花

2017-10-25 10:50

住总集团 周虹

北京住总集团承建的通州口岸项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内陆港和口岸经济区,肩负着助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担。今年33岁的电焊工人刘文斋,就是千年大运河畔众多建设者中的一员。
  刘文斋的工作是负责1-3号仓库屋面钢结构承重部件的焊接施工,由于钢结构跨度大、抗震设计要求高,如果焊缝不牢固,它们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因此,焊接质量是工程强度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刘文斋在焊接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偏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手不能抖,对焊接速度与焊接电流的控制必须精确”。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刘文斋为了入电焊的“门”,坚持白天工作,晚上练习,别人练一小时,他就练两小时,不仅如此,他还在拿焊枪的手腕吊上一斤多重的铁块,故意增加负荷,就这样,他硬是练就了单靠听声音就能判断电流大小、电压强弱、焊缝宽窄、焊接质量的焊接绝活儿。
  建设面积达16万平米的通州口岸项目,需焊接的屋面面积已超过5万平米。如此大面积的连续作业,最大的挑战就是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厚厚的工作服穿在身上,连续几个小时任凭钢花、铁屑迎头飞溅,面对几百度的高温炙烤依然全神贯注、稳如磐石,普通人做不到的,刘文斋全都做到了,“以匠修心,以心炼技”这句话,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反应。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没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都是灰”一句句戏言道出了焊工职业的苦和累,刘文斋听了也只是笑笑,“天下没有不辛苦的工作,也没有下真功夫克服不了的难关。”
  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刘文斋却常常感到骄傲和自豪。每当有人问起他“你总高兴个什么劲儿啊!”,他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咱们现在干的活儿,以后可是北方最大的内陆港,领导说咱是‘住总工匠’,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重要的见证人,你说咱能不高兴吗?”
  也正是因为这样,与钢花、铁屑共舞为伴,刘文斋不但不觉得苦,反而干得更加津津有味了。
  2017年4月12日,在首届“通州工匠”技能大赛现场,刘文斋完成作业环境检查、整理好电焊机线路,熟练地将两块钢板紧靠在一起。只见他右手拿起焊枪,将细细的焊条紧贴钢板;左手抄起防护面罩,小心的护住脸部,霎那间,钢花如蝴蝶般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经过前一阶段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历时1个小时的实操角逐,他最终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提起刘文斋的焊接技术,那叫一个棒!他是我多年的工作伙伴,这个人呐,既能吃苦,又能钻研技术。他焊的东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焊缝均匀饱满,呈鱼鳞状铺开,就跟机器做的一样。”
  别人夸他焊的好,刘文斋却朴实地用“有手感”简单带过。但这样的“手感”背后,却下过无数较劲的苦功夫。仔细看看刘师傅身上厚厚的工作服,才发现上面都是米粒儿大小的洞;他挽起袖子,十多个大大小小的伤疤散落在手臂皮肤上;他摊开双手,手上的皮肤因为拿焊枪日益粗糙,右手食指和大拇指甚至开裂,黝黑的手背上焊疤星星点点。
  “嗨呀,这些都是烫伤灼伤的痕迹,干我们这行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少,太正常了。”刘师傅说完低下头,下意识的摸了摸胳膊,“疼是真疼,但是不能抖啊,焊接是最需要手稳的活儿了,光图自己舒服,质量也就没了。”
  飞扬的焊花是辛勤的见证,蓝色的弧光点亮美丽的人生。刘文斋在从事焊接专业的14年间,用他的毅力和恒心为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于国家,工匠是重器;于企业,工匠是栋梁;于我们,工匠是楷模。中国梦目标在前,积跬步以至千里,每一个脚印,每一段人生,都不妨让你我从工匠精神里,汲取最朴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