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市国资委2023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按照年度绩效管理工作安排和《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度市政府绩效管理年终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国资委对2023年度各项绩效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开展梳理自查,现将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动“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千方百计稳经营、促改革、防风险、强党建,全力以赴稳增长,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全系统共同努力下,“出台《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加快推进市管企业副中心总部项目建设”、“制定市国资系统资本市场运作计划”等35项日常履职考核清单任务和各项效能管理事项圆满完成。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

         一是全面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3年市国资委党委会专题传达学习51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承担4项总书记指示批示落实任务,各项工作均已按要求完成落实。

         二是扎实完成巡视审计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严抓各类巡视审计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按照整改目标和办结时限倒排工期,层层压实责任,定期督导,确保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

         三是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高标准做好国家、北京市的政务活动服务保障,抓好全国“两会”、北京市“两会”、服贸会、“一带一路”峰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

         (二)聚焦重点,不断强化国资监管提升履职成效

         一是优化提升服务保障首都能力水平。全力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助力副中心达成千亿以上投资规模,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有序高效建设,“京帆”屋盖超额完成工程计划目标。副中心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项目全部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已正式对社会开放。首家市属国企总部大楼北投大厦建成投用,华夏银行总部、保障房中心总部、首旅集团总部、北京建院总部、北咨公司、京城重工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圆满完成年度进度目标。建立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联合印发《完善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方案》并召开三地国资委第一次联席会,搭建产业链协同和项目合作、协同创新、人才交流、协调服务等4 个重点领域合作平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助力首都功能持续提升。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平台,积极承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指导绿交所制定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工作方案,完成CCER交易和结算规则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论证。组织市管企业参与国家或北京市组织的“走出去”重大活动,推荐4家市管企业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组织20家市管企业子企业参加第二十六届京港洽谈会及相关活动,进一步加深交流合作。积极配合推进京西“一线四矿”建设,督促京能集团积极参与京西“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有关工作,王平矿文化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已完成项目投资决策,取得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已完成项目“多规合一”初审、设计招标评标工作,项目已正式启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市管企业完成整治提升类项目36处,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计划外完成北京冬奥公园首钢南区临时停车场建设,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在落实国企责任上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京能集团所属北京康养全面完成北戴河地区19家培疗机构资产移交工作。持续推动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制定“1托4”工作方案,明确多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二是全力以赴保持国有经济动能。千方百计稳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国资委多措并举,推动市管企业经营发展持续稳定向好。向市管企业印发《关于扩大2023年市管企业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企业积极扩大在京有效投资;组织召开在京投资调度会,推动企业加快在京投资计划落地。坚持考核引领,强化激励约束,加大经济运行调度频次,对重点企业开展“月督导”,在关键时间节点实施“周调度”,并通过考核杠杆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担当作为,为首都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增长。谋划市管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印发《推动市管企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起草《推动市管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梳理2023年市管企业拟建设重点科技创新项目49个并建立工作台账,每季度调度,督促项目尽早见效。扩大应用场景开放,举办2023年国有企业应用场景发布会,发布108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溢出效应好的应用场景,投资总额超过43亿元。会议设置专题需求对接会,百余家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与国有企业结合场景应用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进行充分交流,积极促进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按要求完成了本部门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并取得评审意见。积极释放消费潜力。五一假期期间策划开展“国企消费季”,现场吸引5万人次前往打卡,国庆假期上线“京企直卖”线上销售平台,两项活动形成销售额共3亿元,均取得良好的消费带动作用。督促市管企业积极落实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其中王府井金街新燕莎改造提升项目4月取得施工许可证,当年即实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坚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编制2023年度市国资委劣势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企业疏解退出计划,截至年底,退出计划中的“僵尸企业”136户、京外企业73户、境外企业28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力度,深化市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新增“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两项指标,完成对三类企业工资效益联动挂钩指标修订,更加突出效益导向和成本控制。

         三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订《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专题会、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成2022年度市管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年度工作评价。出台董事会授权管理指引,市管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决策事项清单,强化授权决策情况报告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效率。制定《关于推进市管企业落实股东职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股东意识,发挥股东作用。会同市委组织部进一步研究职业经理人选聘及管理工作,做好市管企业职业经理人调查摸底,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市场化机制长效化制度化。制定资本市场运作三年计划,九州一轨、京仪装备科创板首发上市,云星宇北交所首发上市申报并获证监会注册批复,首钢朗泽完成科创板上市申报,北汽蓝谷、建工修复、首程控股等完成增发融资,以资本市场助力国有资本提质增效。与沪深北交易所联合举办市属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培训会,邀请北交所解读“深改19条”政策,摸清吃透市场规则。京能光伏发行全国首只新能源公募REITs,市管企业REITs数量达到5家,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102亿元。向相关企业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股权和分红激励后续相关工作的通知》,批复京城佳业等6家上市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向各企业印发2023年度和2021-2023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确认文件,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出台《市管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工作方案》,邀请德勤、普华永道、SAP、标普国际等机构面向全体市管企业开展八个专题培训,累计约3400人次参加培训。指导督促市管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报市国资委备案,推动企业落实2023年工作措施。开展创建世界一流“双示范”行动,京东方、北汽蓝谷、建工修复入选示范企业。推动10家企业新增入选“科改示范企业”、4家企业入选“双百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改革成效评估中,2家企业获评标杆,5家企业获评优秀。

         四是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出资人监管力度。加强市管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监管,明确监管原则、监管目标、重点监管措施及工作要求,构建市国资委、金融监管部门、纪检监察等主体监督协同工作机制。开展基金业务自查提升行动,向市管企业下发了《关于开展市管企业基金业务自查提升规范管理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管企业认真梳理并分析本集团及各级子企业出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体情况,市国资委对24家出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人相对较多的市管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并形成了《市管企业基金业务自查提升规范管理专项调查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化解。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法律案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修订《市管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编制法律纠纷案件白皮书,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推进落实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落实重大隐患管控措施。在市国资系统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主管领导集中培训培训的基础上,督导企业结合实际和行业主管部门部门要求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和事故警示教育,加强重要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生产督导检查。

         五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突出实的导向,大兴调查研究,组织专题调研、集中学习等活动,统筹推进检视整改,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督察督办,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国企党建和改革发展全过程。印发进一步加强市国资委系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通知,持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上线“三重一大”决策运行监管信息系统。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妥善化解舆情风险。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境外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健全境外党组织参与决策机制,对境外“三重一大”事项提级管理。首旅集团、京能集团创新设立京外党建平台和区域党建共同体,北汽集团、首农食品集团探索实施“党建+产业链”模式,推动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研究制定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助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培育城建亚泰等两新组织党建品牌。持续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召开“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推进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动态抽查。建立巡视巡察、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一体化贯通机制,明确共性问题清单,成立联审小组,形成监督闭环。出台《关于加强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实施办法》,对10家二级企业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

         (三)围绕中心,全面履职不断完善效能管理

         一是持续有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高标准办好两会建议提案。把做好建议提案工作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手段,高规格组织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部署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办理,强化督查督办,全年承接两会建议提案87件均按期办结,代表委员均表示满意。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效。严格对照主动公开全清单标准全面完整公开信息,主动公开全清单共29项。及时受理和办理依申请信息公开,答复程序规范、答复内容准确,全年共受理59件。及时在网站转发《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围绕重点条款和政策事项开展解读,详细介绍政策出台背景、主要考虑、主要影响等。平台建设方面,依托“国资京京”微信公众号,搭建官方权威平台,共发布文章期数251期,发文总量2012篇,阅读总量139万,粉丝数增长至 18万人。收到网民留言797条,均在要求时限前办理完毕,做到了有问必答。在行政履职规范与效能上下功夫。加强理论学习,本年度市国资委以会前学法、专题学习等形式学习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共4次,以“京企云帆”法治讲堂形式举办领导干部专题法治讲座6次,举办了2023年市管企业高级法律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培训班。强化法律审核,完成本单位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7份。

         二是分毫必究提高财政效益。预算执行加强协调。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按月统计部门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定期报分管领导调度,加大督促执行力度;强化预算执行与下年度预算编制的挂钩衔接,加强预算执行结果应用。成本控制和预算绩效圆满完成。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选取“2023年度新闻宣传与企业建设项目成本绩效分析报告”项目领域开展全成本绩效分析工作,通过厘清成本内容,科学测算、全面衡量领域具体投入及支出内容,分析形成该领域的支出标准,完善部门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财政管理要求,对2022年度部门预算管理所有填报的绩效目标的项目开展全面绩效自评。配合完成市财政局政府购买服务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财源建设用心用力。积极配合市财政局等部门做好财源建设市级专班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北京市财源建设,落实“服务包”平台诉求,今年以来,我委共落实“服务包”事项64项,服务了51家企业,目前所有事项已办结;国资预算资金支出12.4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高精尖产业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定期开展市管企业经济运行调度,要求市管企业紧盯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力以赴稳住存量市场、开发新市场,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强化重点工程督导,推动投资落地;坚持考核引领,强化激励约束;深入一线调研,解决企业难题。

         三是统筹兼顾做好政务履职。优化机制推动督查督办落地落实。进一步健全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机制,定期跟踪检查,着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年共收到市级督查督办件777项,均已按要求推动落实。不折不扣做好值班管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值班值守工作通知要求,严格执行24小时在岗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层层落实值班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首善标准抓好值守值班工作。严守会议管理纪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针对全市性、外单位重要会议,提前与办公厅和主办单位沟通,明确会议要求,重大事项及时提请市政府会议研究决策。严格把关公文报送。不断加强请示报告工作全面性、规范性,2023年市国资委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文件185件,同比增长8%,严守质量关,努力避免公文“带病报送”。强化绩效整改管理。根据所承担的全市重点任务、重要民生实事、市国资委工作报告等,确定年度日常履职考核清单35项,明确细化任务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定期对各项重点任务跟踪督办,梳理落实进展情况,重大疑难事项及时报委主要负责同志调度,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扎实开展上年度绩效考评反馈事项整改,对考评结果及时予以通报,针对存在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并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四是严守制度规定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着力加强政府采购和购买服务管理。严格规范机关采购行为,落实《市国资委关于加强机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办法》,采取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竞争性比选、三方比价等方式组织实施采购工作。提高预、决算管理精细化水平,严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规模,经费原则上只减不增。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要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编制2023年部门预算、决算,经市财政局、市人大批准后,分别于2023年2月23日、9月14日在首都之窗和市国资委网站向社会公开。

         五是聚焦重点扎实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强化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严守财经法规和纪律。经费全年支出均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审批、报销流程规范,无违规支出情况。积极接受审计检查,配合市审计局开展2023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审计、国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审计、市属国有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市属国有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风险防控专项审计调查等,其中涉及审计问题整改的事项均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整改,举一反三,杜绝屡审屡犯;并按期、如实向市审计局报送整改情况。

         六是实事求是做好统计监督工作。按照《北京市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组织机关责任处室对照《防治统计造假自查清单》,从学习贯彻、数据质量管控、公权力行使、追责问责、监督协同等方面开展了自查,市国资委不存在统计造假情况。积极配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按时准确报送市管企业名单等相关资料。组织开展市管企业统计工作培训,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统计造假专项治理工作的相关部署,向市管企业、各区国资监管机构内部工作情况通报,特别强调各单位要提高严防统计数据造假意识,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管控,向市管企业印发2023年度财务决算的通知中,再次明确要严格执行有关统计法规规定。

         七是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事项。持续落实好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组织市管企业对接中央企业及高科技企业,全心全意为其诉求提供服务,涵盖了市国资委各主要业务处室。今年以来,共落实“服务包”事项64项,包括扩大业务、行政审批以及公共服务三种措施类型,服务了51家企业,其中中央企业23家,目前所有事项已办结,极大的促进了央地协同、融合发展,同时也很好的为其他重点企业排忧解难。深化“接访即办”常态化机制。坚持将“接诉即办”纳入“一把手”工程,市国资委党委专题研究制定2023年工作要点,督促指导企业开展接诉即办工作,每月严格落实“1+3+1”常态化督导机制,每月进行全系统接诉即办工作情况通报,将接诉即办工作纳入企业平安北京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经营业绩等考核范围,督促企业健全接诉即办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优化完善诉求办理流程和考核机制,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一年来,市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市管企业质量效益有待提升,生产经营恢复情况仍不均衡、基础仍不牢固,部分子企业亏损问题比较突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还需优化,产业结构整体还比较传统,新兴产业领域还需加速布局。市场化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尚需增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创新生态圈还需加快打造,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有效防范风险隐患的举措的手段还不够丰富,房地产、金融企业还存在亟需破解的风险隐患等。

         2024年,市国资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落实好“五子”联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主线,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国有经济平稳运行。把抓好经济运行工作作为市国资系统的核心工作,紧抓指标调度,用好国家和各地各部门支持政策,狠抓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的领域和指标,加强重点行业监测、挖潜重点企业产能,力争多做贡献。紧抓有效投资,对接市委市政府重点投资领域,瞄准未来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紧抓产业生态,推动国有企业壮大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在高端机器人、氢能、生物育种、大健康等新兴领域拓展布局,培育壮大新动能。紧抓消费升级,积极推动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供给,全面激发消费需求。

         二是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印发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要形成一套清单,积极参与北京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立“卡脖子”技术、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平台等科技创新清单,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圈,努力打造创新策源高地。用活两个机制,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用好北京人才“服务包”;健全创新评价体系和中长周期考核机制,对首席科学家赋予更大自主权。依托一个平台,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发挥中发展集团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助力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整体布局。

         三是全面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紧紧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面上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入挖掘上市资源,推动具备条件的竞争类企业主业资产上市或者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企业市场化业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推动存量不动产投资证券化,努力打造一批REITs标杆项目。建立三项制度改革长效机制,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刚性兑现,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新型激励机制,扩大激励政策覆盖面和应用深度,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在点上寻求重点突破,发挥试点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集中发力落实一批创新改革举措,分类别、分领域、分发展阶段打造一批基层改革创新样板和尖兵。在线上聚焦实业推进整合重组,制定完善国有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推进市管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链整合,积极打造龙头企业、链长企业。

         四是系统提升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所属委托监管企业转市国资委直接监管,加强市管金融企业监管,推进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体系,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加强风险防控,健全重点风险预警和专班化处置机制,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合防控,加强对市属国企投资、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等方面风险管控的硬约束。压实压紧各级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监管刚性、加强穿透式监管,把监管向基层企业、京外境外企业延伸。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加强委派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加强总审计师配备力度。强化追责问责,围绕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法违规经营的风险和损失,建立健全市属国企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补偿等机制。

         五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发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制定市管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实施意见,切实厘清“三会”权责边界和决策流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全面如实请示报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相衔接、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探索完善新时代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相关制度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深化落实巡视巡察、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一体化贯通,健全举一反三、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增强各类监督整体协同效能,在堵塞漏洞、源头治理上取得实效。深刻汲取国资国企领域案件教训,坚决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作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


市 国 资 委

2024年1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