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党建 > 理论文章精粹

市政路桥中心组学习体会优秀理论文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市政路桥党委书记、董事长 裴宏伟

B_20190812171312.jpg

西直门立交桥  

  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做出了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2016年11月党中央正式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党的十九大指出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主攻方向,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指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北京市政路桥是长期服务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保障的国有大企业、老企业,“十三五”以来,我们紧密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内涵,着力在调整经营结构、优化经营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围绕绿色节能环保积极构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再生利用生产经营平台,结合建筑装配式施工发展方向打造了住宅产业化一体化运营企业,紧扣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新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大力推动传统建筑施工领域转型升级,加强装配式施工技术、沥青等路面材料等新技术研究,加大BIM技术应用,深化提质增效和资金、采购等集约化运营改革,传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推动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紧密把握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行业形势和供求关系,不断提升产品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坚定不移提升供给质量,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找准转型升级战略方向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宏观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蕴藏着众多市场机遇;同时全国建筑业企业突破20万家,特级企业接近300家,行业供给相对过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央企等大型企业带来的市场冲击不断增强,行业发展空间处于相对压窄的态势,加快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势在必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行业竞争新方向。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启动实施,首都北京开启“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四个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首都国企“首善”优势、先发优势更加明显,房地、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必须坚持和进一步提升“首善标准”,发挥首都国企优势,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排头兵地位,必须在抓好“疏解整治”的同时,在“促提升”上下功夫,找准产业方向,进一步提升资源集约化经营管理能力,深入挖掘和发挥资源潜力,推动产业发展战略转型。

  二、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潜力,把握改革调整方向,整合建筑构件生产、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科技研发、房屋土地等自有资源,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对接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以资本为纽带,以专业化公司运作为依托,以科研技术为支撑,加快新产业投资和培育力度,努力推动低碳、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实现新发展。

  加快新产业发展。推动住宅产业化产业从基础建设阶段转变到全面提升阶段,聚焦设计、施工、部品生产三大板块高质量发展,开展流程再造,提高一体化运营水平,努力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的装配式全产业链经营平台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加快建筑垃圾再生处理产业发展,紧抓北京市大规模腾退、拆违有利时机,合理布局北京市场,加大移动式处置点资源投入,推动具有引领作用的高端场站建设,加大再利用新产品研发,完善运营管理和生产销售流程,实现垃圾收集、无害处理、再生利用、产品销售的产业协同,加快提升经营规模。做强路面材料产业中心,以沥青研发中心为平台,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骨干员工活力,通过技术合作、营销合作、生产合作,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路面新型材料产业中心,将沥青制品业务延伸布局到全国市场。

  努力拓展非传统产业。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做好项目试运营各项工作,不断优化产品定位和服务方向,打造集团非传统业务发展新板块。构建房地资源统筹运营管理平台,盘清集团所属各类土地、房产等可开发或经营资源,结合产业政策和周边条件,实行分类集中、专业化经营,统筹物业服务,大力发展政府物业、社会物业管理及其延伸服务、增值服务,构建物业经营新板块。提升房地资源经营品质,注重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相结合,推进自有土地集中统一规划利用,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加快低效楼宇和闲置产业用地“腾笼换鸟”,不断提升资产收益。 

  三、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

  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改革创新,增强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加大传统产业技术研发改造。立足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集团转型升级”,聚焦市场关注热点,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以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应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通过前瞻性研发引领企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强化科研体系建设,建设科技研发成果库,建立集团首席专家制度,对技术成果和研发人才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强化科技研发对工程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推动成果转化,优化科研环境,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金,选择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实现科技成果与资本、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推进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技术研发内生动力。

  推动经营管理体系创新。结合内控体系建设,紧扣管理实际和发展需要,系统实施各项管理制度整合、修订、完善和补充,健全符合企业管控实际的制度体系。加强总部能力建设,重点强化总部投融资能力、集约化经营管理能力、战略管控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总部功能定位,科学设置总部机构,充实专业化经营管理人员,实现由管理服务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以项目管理为基础源头,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控制主线,构建由一个平台、四级网络、六大系统构成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运营可视化、流程正规化、组织扁平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现代化,全面打造“数字化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

  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坚持开放合作,推动与中央企业、市属国企和地方平台公司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增强产业协同,发挥设计咨询企业引领作用、建材企业保障作用和施工企业品牌影响效应,强化内部资源调配和信息共享,提升一体化、集约化运营水平,不断增强综合配套优势。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着力开发高端市场,抓住PPP模式逐步规范的有利时机,注重选择好的投资区域和投资领域,深入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积极稳妥扩大融资建造业务规模。

  深化改革创新。以“转方式、调结构、推上市、促发展”为工作重点,因企施策、分类推进、试点先行,持续深化企业深化。以改制上市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优化股权结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强化管控水平,为企业持续平稳发展增加新动力。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坚决退出“僵尸企业”,加大非实体分支机构清理力度,强化内部资源整合,加强无效和效率低下资产调整,实施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打造专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实施传统产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壮大资本实力,引入先进理念,放活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动。 

  四、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供给侧改革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国有企业和国资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独特优势,强化和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的坚强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强化政治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新时代推进国企改革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改革的坚定性、自觉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党组织在改革过程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确保国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推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推动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与化解和防范风险结合起来,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不断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勇于探索与实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的重大部署,也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谋求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供给侧改革创新理论深入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中去,持续探索供给侧改革在国企发展中的实践方法和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在企业中形成生动实践,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